考虑到任何对乌克兰的侵略行为都有可能扩展至北约领土,欧洲在乌克兰的部队部署最好应由北约主导,即由北约进行规划、批准并统一指挥。乌克兰并非北约成员这一事实,并不妨碍此类行动的合法性;同样,行动也不要求所有北约成员国必须参与。过去几十年,北约曾多次开展非《北约条约》第五条任务,包括在阿富汗、巴尔干半岛、利比亚和伊拉克。
以利比亚为例,北约曾同意发起一项空军与海军联合行动,以保护遭利比亚军队攻击的平民,并执行武器禁运。尽管这是一项北约行动,但只有大约一半成员国向该行动提供了海空力量,而一些非北约国家,包括约旦和瑞典,也作出了贡献。美国在该行动中的参与仅限于其独有的关键能力,主要是加油与情报支持。类似地,乌克兰的"安全安抚任务"也可以在北约框架下展开,由北约与非北约国家共同贡献力量。
美国可能决定不直接参与这类行动,或者将参与限制在情报和防空支持等小范围内。与此同时,北约行动会让所有32个成员国对任务有清晰的了解,并通过明确向俄罗斯表明:如果战争波及北约领土,北约成员国可能会援引第五条,共同保卫盟友,从而增强整体威慑力。
图源:路透社
欧洲的平衡
归根结底,乌克兰安全最有保障的方式,是让其全面融入跨大西洋机构,使其安全与其他欧洲国家(如德国、波兰和西班牙)无异。基辅正在加速推进加入欧盟的进程,但要完成这一进程仍需实施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
至于北约,自2008年以来,其成员国已承诺"乌克兰终将成为北约成员国",并在去年宣布乌克兰正处于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上,迈向加入北约。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成员国仍然犹豫不决,阻碍了乌克兰的入盟进程,但从长远来看,一个自由、独立的乌克兰应当成为北约的一员。
当然,只要战争仍在继续,乌克兰就无法加入北约。然而,没有达成完整的和平协议,并不必然成为乌克兰入盟的障碍。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时,仍在法律上声称对东德拥有主权。北约当时明确表示,其安全承诺仅适用于西德,而不涉及东德。乌克兰的加入可以采取类似方式:北约承诺仅适用于乌克兰实际行政控制的领土,不包括仍被占领的地区,同时明确北约不会参与任何旨在收复被占领土的军事行动。
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战争,其目标远不止于征服一个独立国家。俄罗斯将这场战争视为瓦解冷战后安全秩序的第一步,而该秩序在过去数十年间为数亿长期生活在莫斯科统治之下的欧洲人带来了安全与繁荣。因此,乌克兰实际上站在一场更具生存意义的斗争前线。所有欧洲人,甚至美国人的和平与安全,都依赖于一个安全、主权、独立的乌克兰。但今天,乌克兰能否获得安全保障,最终取决于欧洲是否具备智慧与决心,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