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的不断优化,"滚滚长江水"也逐渐由原来规划的补充水源成为多个北方城市的供水生命线--目前,北京城区供水约80%为"南水";天津市主城区及雄安新建城区全部为"南水";山东省形成了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构架的"T"字型水网……
除了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之外,南水北调还对工程沿线的生态修复带来了诸多增益。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全面通水以来,东、中线一期工程积极开展洪水资源化利用,助力北方50多条河流湖泊生态复苏。工程的水流贯通让华北地区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河湖水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得到大幅增强。118亿立方米的水量让沿线河流流动起来,这些地区的地下水位已经明显回升,华北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初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环境的改善也为各类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乐园"。号称"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频频现身丹江口水库;黑鹳、白天鹅、白鹭、苍鹭等各类野生和濒危保护鸟类在中线工程穿城而过的焦作市随处可见;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重返永年洼湿地安家筑巢……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频频亮相,就是南水北调工程生态效益的最佳注解。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水"一路向北,滋润广袤的北方大地,更多效益还在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