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的日子。10年来,在一渠清水的浸润之下,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调水超760亿立方米,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惠及1.85多亿人。
一滴"南水"需要穿越近千条大小河流,历经千余座工程建筑的重重考验,才得以润泽北方大地。作为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也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无人机照片) 图源:新华社
为何"南水"非得"北调"?
"南水北调"的构想,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50年代。2003年12月30日,中线一期工程破土开工,历经10余年的建设后于2014年12月12日通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工期漫长,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极其复杂,并且建成投运后还要面临洪水、干旱和寒潮等极端天气的考验,为何非得"南水北调"?
调水前的一组数据可以阐释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首先是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调水前,全国水资源量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的水资源量占全国的19%,其中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