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善公募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公募预判未来对银行股配置有望提升,除了业绩基准约束等因素外,实际上还和银行资产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
首先是高股息这一传统优势。范晶伟称,从股息率角度来看,银行等高股息行业的整体股息率通常保持在4%以上,港股市场由于流动性和税负结构的原因,股息率普遍较A股高2%左右。"最近两年,港股在以上两个维度都出现比较明显的改善。因此,如果投资者具备投资港股的条件,我们建议优先在港股寻找机会,因为目前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且一些不利的因素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
其次,永赢基金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经理、永赢红利慧选基金经理刘星宇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从红利资产内部看,银行板块在下半年有望继续呈现更优的风险收益特征。除高股息因素外,银行内生的利多因素还在于低周期波动的稳健经营能力和长期改善的资产质量。
刘星宇表示,相较于周期类的红利资产如煤炭、交运、消费等板块,银行具有明显的弱周期性(长期缓慢变化)。同时,随着2023年底开始的一系列化债政策,银行业整体的坏账率在持续改善,随之而来的即银行股整体估值的缓慢修复抬升。行业风险出清、整体周期向上、经营相对稳定、股息率较高、股价破净待修复等一系列的因素,也会让银行股从红利板块中脱颖而出,被长期机构资金所关注。
此外,刘星宇还说道,银行板块长期被公募基金低配形成了较优的筹码结构,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长线资金的流入,二者共同促成了银行股价格上涨过程的低波动和低回撤特征,这也进一步吸引低波动资金并形成股价的自我强化。在该逻辑没有显著变化情况下,银行股整体的股息率和估值相对其他红利类股票仍然具有显著优势。
富国基金表示,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我国主动权益基金配置看,部分具备红利属性的资产权重并不高,银行等高股息行业的权重较沪深300基准来看被显著低配。2025年6月,多家银行被调入沪深300、上证180、中证100等重要跟踪指数,未来在强对标基准的业绩考核机制下,前期被低配的红利资产或迎配置良机。
"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得到持续强化,公募机构整体行业持仓或逐步向业绩基准看齐。从2025年一季报披露的重仓持股来看,公募基金目前显著欠配银行等红利板块,配置再平衡需求下相关板块有望迎来增量资金。"南方基金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