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经济彻底崩盘,财政部只能在第四季度紧急缩减预算,不仅军工订单被砍,各行各业都需"勒紧裤腰带"。
机械制造业的波动便是缩影,8月增速15.7%,9月直接降至-0.1%,根源正是政府订单锐减。
财政危机背后,是经济结构的致命硬伤,过去三年,俄罗斯将经济增长完全押注战争经济,2023年军费占财政预算近40%,创历史新高,靠军工订单拉动的增长被称为"战争红利"。

但这种红利本就是限时的,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2024年就坦言:支撑增长的资源已耗尽。
更糟的是,俄罗斯始终未能摆脱资源依赖症,尽管多年推进进口替代,试图以农业、数字技术、旅游业替代能源和军工,但石油收入仍是经济关键。
能源出口一旦遇阻,财政随即"失血",军工订单也无以为继,而军工自身积弊深重,设备多为苏联时期遗产,科研经费仅为美国的1/50,高技能人才持续流失,生产线难以为继。
经济衰败最终全由民众承受,零售业最能反映民生状况,增速从去年底的7.2%跌至今年4月的2.4%,扣除通胀后实际跌幅超7%,民众购买力持续缩水,生活成本不断攀升。
更严峻的是社会基本面,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推高生产成本,贫困人口超9%,出生率持续下滑,国家发展的"底子"不断松动。

财政崩塌、结构失衡、民生承压,三者交织形成俄罗斯经济的三角困局。
前线战事需持续投入,加剧财政紧张,财政紧缩导致民生与经济恶化,民生困境消磨民众耐心,战争初期的爱国共识逐渐瓦解。
俄经济发展部部长列舍特尼科夫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直言:俄罗斯经济已濒临衰退,这场靠战争支撑的戏,已难以为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