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1月21日开幕的2025广州国际车展上22万平方米的展馆内,1085台展车静待检阅。规模的盛大,却难以掩盖一份不同往年的冷静。
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捷尼赛思、斯巴鲁等进口品牌,以及雪佛兰、北京现代等合资品牌均未参展。同样消失的还有哪吒、极星、极越等曾高调亮相的新势力品牌。
往年的豪车馆虽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但观众日基本上都会被围得水泄不通,特别是在广州,往往还能成交几笔大单。但今年,这些超豪华品牌已集体缺席。超过20家车企的缺席名单已成为行业深度调整的无声证言。
与参展名单缩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58%,接近六成。展车总数1085台中的93台新车,大多数都带着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标签。
车展凸显行业理性回归
超豪华品牌的集体退场的背后是中国整车进口数量的锐减。回溯至2014年,中国整车进口量达到143万辆的峰值,随后逐年下滑,2024年已降至70万辆,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萎缩至22万辆。
一位自主高端品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外高端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严重萎缩,原因包括高端消费群体减少、新能源车性能优势及国产车型"平替"等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