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老一辈的人说的话真没错,算起来,今天是进入白露的第5天,前几天的燥热暑气,此时几乎都消散了,太阳光照都柔和了几分,不似之前那般炙热了。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的时候,阵阵秋风袭来,四周凉意渐起,一下子让人真切的感觉到"秋"的味道了。
今年盛夏酷暑总算是过去了,如今暑去秋来,此时正是一年中气候最舒适凉爽的时节。秋风徐徐、阳光正好,天气不热不寒,这般好的天气,让人忍不住想走出家门,出去看看山山水水,吹吹这凉爽的秋风了。
而这舒适的秋日时光里,不只有对游玩的闲情,更藏着我们农人的期盼。暑去秋来,不仅是气候的更迭,更是到了检验一年辛勤的劳作的"检验时刻"了。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秋天就意味着秋收,我们从春耕开始,忙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到了此时,终于要迎来了收获了。此时田间的稻浪、空气中的稻香都是对我们农民挥洒无数汗水的回馈。
老话说"人勤地种宝,人懒地种草",由此可见,种植农作物,人一定要勤快,只有勤快了,才能获得回报。但是除了人要勤快之外,天气也是很重的。"处暑要淋,白露要晴",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不同时节,对天气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处暑时期,还处于暑热并未完全消散的时候,这个时候,农作物还在灌浆结籽,还需要大量的雨水来满足其生长需求。而到了白露节气的时候,基本上就到了成熟后期,对天气的要求又不一样了。
而如今,已至白露节气,农作物也到了成熟后期,各大农作物也基本上都成熟了,就等着最后几天,马上就要收割了。因此此时的天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七月二十定旱涝,太阳一出涝转好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农历七月二十这天十分重要,可以说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这天如果出现了太阳,那么原本要持续一段时间的降雨,可能会因此因此发生反转,后续天气变成晴天居多。
前面讲到,此时农作物已经来到了成熟后期,这个时候就需要晴朗的天气了,一方面农作物还能通过光合作用来积累养分,使得籽粒更加饱满,到时候粮食质量和产量更好。另外一方面,晴天方便收割,等收割回去之后,能及时晒干入仓,防止后续出现霉变发芽等情况。因此此时出现了晴天,对我们农民来说,是极其有利的天气。
七月二十雨一日,阴雨连绵四十五
接下来看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七月二十这天,出现了整天的下雨情况,那么说明此时大气环流出现了异常波动,也就预示着后续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会持续的出现阴雨天气。
那么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就是非常不利了,阴雨天气,会使得光照不足,使得粮食颗粒不够饱满,另外会使得农作物伏倒,影响收割,同时不能及时晒干,会导致发霉等情况,最终结果就可能会导致当年粮食减产。
农谚是老辈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观察,虽不似现代天气预报精准,但却也是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的农耕"指南",指导我们提前做好农事安排,为丰收添加一份保障。如今就盼着天公作美,多些晴好秋日,让农人的汗水都能化作满仓的丰收,不负这一季的耕耘与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