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商业贸易大臣:中国有机遇,也有不确定性,但不能吓倒我们

2025-09-12 12: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柳白】英国新任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9月10日开启了访华之行。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强大的经济实力让中国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值得交往。他说,中国带来了诸多机遇,也伴随很多不确定性,但这不应成为双方关系的阻碍。

凯尔上周获任命后,9月7日开启跨国出访行程,首站飞往美国,随后来到中国。据路透社9月11日报道,他将出席时隔七年再次举行的中英联合贸易和经济委员会(JETCO)会议。

凯尔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消除价值 10 亿英镑的贸易壁垒,重点领域包括农业、汽车和专业服务。

"凭借日益崛起的经济地位,中国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值得交往。"凯尔对记者说。这是他对记者关于"英国是否应效仿欧盟寻求对华'去风险'并专注国内产业战略"提问的回应。

"中国既带来了诸多机遇,也伴随很多不确定性,但这不应该吓倒我们,"他补充道,"事实上,这应促使我们参与其中、采取行动。"

凯尔表示,英国首相斯塔默渴望访华,但未透露具体时间。消息人士称,斯塔默可能在2026年初实现此次访问。

英中贸易协会首席执行官彼得·伯内特11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透露,凯尔将斯塔默的信息带到了中国。

伯内特还称,英国要平衡好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他提到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借口俄乌冲突施压欧盟提高对华关税一事,称虽然英国目前没有受到压力,但平衡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英国新任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

当然,中英之间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西方政客热炒的中国在英新建馆舍一事,对双方友好氛围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英国、美国乃至荷兰政客抹黑中国可能会利用馆舍对当地敏感设施进行监控。还有所谓的消息人士炒作,中方也在阻挠英国升级使馆的申请。

凯尔称,中方理解他们建造新使馆的申请不受英国政府干预。他还称,如果说中国希望同英国发展适应21世纪20年代特征,契合当今中国现实情况的关系,而非50年前或100年前的关系,那么中国想要与之贸易、经商、谈判的伙伴,也必须能够拥有符合这个时代的设施。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9月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此前已就相关问题多次阐明立场。为外交馆舍建设提供支持和便利是东道国的国际义务。中英都有修建新馆舍的需求,双方应该相互支持。

2018年,中国政府买下原英国皇家造币厂地块,计划将其部分重建后作为中国驻英国使馆新址。但在当时的保守党政府与美国对华政策亦步亦趋后,这一使馆新建计划屡遭挫折。

今年1月,时任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和时任内政大臣库珀都表态支持中方在伦敦设立驻英使馆,并强调两国在彼此首都保留外交机构的重要性。

在保守党执政14年后,英国工党政府于去年7月上台,致力于加强与欧盟以外市场的经济联系。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吸引中国带来新的、能创造就业的投资,尤其是在英国北部工业核心区。

英国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去年,英国对华商品出口额达420亿英镑,占其出口总额的5.1%。

今年4月访问过中国的英国贸易政策国务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早前表示,前保守党政府时期英中关系从"黄金时代"跌入低谷,"过去几年英国和中国之间几乎没有部长级接触",而欧盟和美国仍保持着与中国的高级别交流。如今,在工党政府领导下,英国正谨慎寻求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希望能吸引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

一直以来,英国商界都盼望着恢复、促进对华贸易。英国中国商会5月在报告中表示,像中英联合贸易和经济委员会会议这样的高级别对话是"急需恢复"的、刺激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机制。中英联合贸易和经济委员会会议原本每年举行,但2018年因涉港问题两国关系恶化后暂停。

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汤姆·辛普森表示,英国企业在关税和市场准入的多个相关领域抱有期待,包括威士忌、汽车和农业。

"(双方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但显然双方都致力于保持建设性对话,并在广泛领域恢复合作。"辛普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