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是清朝统治者,将蒙古势力稳定,在清朝版图之内的"无形长城"。
康熙利用山庄,作为联结满蒙的纽带,不断邀请蒙古首领,来此地朝觐,接受清廷的赐宴,与馈赠。
每年夏秋,蒙古贵族们,沿着草原来到避暑山庄,接受康熙皇帝的款待。
避暑山庄的盛宴上,康熙与蒙古首领们,围坐在一起,共话天下大事,蒙古的首领们,来此感受到清朝的威仪与厚待,自然更加归心。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与蒙古首领宴饮时,从不刻意提及"臣服"之言,而是多用"共保边疆""共守太平"之语,以示互相尊重。
康熙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不直言清朝与蒙古的主从关系,而是以平等的态度拉拢他们。
这座山庄的建成,既使康熙得以避暑,也成了清朝维系北疆的桥梁,不仅仅是一处行宫,更是安抚边疆的政治场所。
六天行程的行宫之旅
康熙从北京出发,前往承德避暑山庄的行程,不吃意外,大概需耗时六天。
史料《起居注》详细记录了,康熙前往承德的六日行程,每日所到之地皆有明确记载。
康熙出发当天,清晨从紫禁城的东华门出发,第一站即三家店行宫。
《康熙行幸图》描绘了这一行程的壮观场面:清晨的东华门前,身着轻便龙袍的康熙登上马车,车前护卫、后随大臣,队伍前后绵延数里。
第二日,康熙队伍抵达密云的刘家庄行宫。
密云山峦环抱,湖水清澈,气候稍凉,是康熙避暑的理想中转站。
史书记载,康熙在刘家庄短暂停留,接见当地官员并简短处理公文,随行官员则在其休息时为下一个行宫做准备。
第四天傍晚,队伍抵达滦平县两间房行宫。此处靠近承德,沿途山峦起伏,行军较为艰难。
康熙在此休憩一晚,并安排次日早晨进山。
这一带地势险峻,北倚长城,南接蒙古草原,康熙每到此处,总会与驻扎边防的将领商议,了解防御情况。
在第六日中午,队伍抵达承德避暑山庄。
据《清宫档案》记载,康熙抵达避暑山庄时,当地蒙古部族首领在山庄正门迎候,仪仗队列、民众列队迎接,场面热闹非凡。
康熙下马步入避暑山庄,经过园林设计的景观、厅堂,最后在烟波致爽殿歇息。
烟波致爽殿,是避暑山庄的主殿之一,殿名取意"如烟波浩渺,致爽天下",象征康熙对北疆之地的掌控。
避暑山庄的多重功能
康熙对承德避暑山庄的定位,远超一座行宫。
避暑,仅是其表面作用,而练兵、联络边疆、推动民族融和、展现大清皇权,才是康熙在这里的真正目标。
康熙年年亲赴山庄,逐步将其打造成清朝的"无形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