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们同处在一个时空下,我是老百姓,我认为战争离我们很远。
杨志民:我想咱们老百姓有这样的想法,是对我们的褒奖,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保证了和平,让我们的人民有安全感。但是作为军人,绝对不能有侥幸心理,要时刻准备战争。古往今来多少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万众瞩目之下,鲜红的荣誉战旗迎风招展,呈现出英雄与功勋同在、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感人场景。
记者:把时间轴拉得长一点看,一支军备力量弱的军队可以打赢一支军备力量强的军队,什么可以导致这样的结果?
杨志民:一定是信仰和信念。回头看历史,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可以讲我们这一面战旗,从1931年到1945年是我们国家最艰难的时刻,是面临亡国灭种的时刻。当时的前辈们挺身而出,投入抗日的滚滚洪流之中,哪怕前面是敌人的刺刀、敌人的炮火,往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他是面临绝境这样一种挺身而出的心态。
为了彰显抗战精神在人民军队中的传承和发展,战旗方队的出场顺序被特意安排到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之后,装备方队、空中梯队之前。
杨志民:80面战旗在最前列,迎风招展,通过长安街驶过天安门,身后是滚滚的铁流、钢铁长城,像一条长龙一样在战旗的身后。这样一种恢宏的画面感,呈现在镜头面前的时候,呈现在世人、国人面前的时候,是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
杨志民:我想这面旗帜还有另一种解读:它是我们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热爱和平、守卫和平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和平之旗,也是正义之旗。这面和平和正义之旗,它引领着钢铁洪流,引领着这支强大的力量,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守卫中国和平、守卫世界和平的一支坚定的力量。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