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一】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因中国不买美国大豆,威胁要终止美国与中国在食用油以及其他贸易领域的业务往来。他还自信心爆棚地宣称,美国完全可以"自己生产食用油","不需要从中国进口"。
然而,美国彭博社10月16日发文给特朗普泼了一瓢冷水,称他此举不仅对中国影响有限,还会伤及自身,因为美国"加工能力有限,无法压榨足够的量"。
虽然特朗普未明确说明目标品类,但外界普遍认为,他指的是废食用油(UCO)。这种由家庭、餐厅及食品制造商产生的废弃油脂,可被加工成生物燃料,用于替代化石燃料。随着全球减碳压力上升,这类为汽车等提供动力的可替代燃料在多个领域日益受到欢迎。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在美国前总统拜登的绿色转型政策下,美国从中国进口UCO的数量增长迅猛。2022年,美国从UCO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而中国占了这些进口的很大一部分。2023年,中国成为美国UCO的最大供应国。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UCO达到创纪录的127万吨,价值约12亿美元,占到中国UCO出口总量的43%。
彭博社指出,考虑到美国环境保护署计划在未来两年提高燃料中生物燃料的混合比例,美国可能仍需依赖进口UCO。尽管联邦政府正推动扩大本土油料供应,但美国加工能力有限,使其供应难以同时满足燃料和食品行业的需求。彭博情报农业分析师杰森·迈纳(Jason Miner)说:"瓶颈在于,我们无法压榨足够的量。"
2024年,美国是中国废食用油的最大出口市场。
而即便美国完全停止进口中国UCO,对中国的实际影响也有限。
"就算特朗普真如他所言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UCO,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象征性举动。"报道援引数据称,尽管去年美国自中国进口的UCO达到了创纪录的127万吨,但相关进口在特朗普发出威胁前就已出现下降。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仅对美出口38.7万吨UCO,同比减少近一半。
价格报告机构Quantum Commodity Intelligence的分析师丹·麦凯(Dan Mackay)称,中国部分UCO出口已转向欧盟,另一些则转向国内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商。他表示,美国需求下降的影响已被市场消化,特朗普发出威胁后,中国UCO出口报价没有变化。
两名匿名中国UCO交易员也告诉路透社,特朗普的言论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其中一名交易员说:"国内生产商现在主要接受欧洲的订单,不再考虑美国市场。"
StoneX集团新加坡农产品经纪人郑康伟(音译,Kang Wei Cheang)分析称,中国UCO贸易商短期内可能承压,需将部分货源转向欧洲或消化库存,但整体影响有限。
相比之下,大豆贸易对美国的重要性远高于UCO出口之于中国。即使2024年中国UCO对美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出口总值约为12亿美元,但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高达126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主要用大豆来榨取豆粕饲料及食用豆油。去年,美国农户供应了中国约1/5的大豆进口,大豆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然而,自今年5月起,中国就再未从美国购买大豆。截至9月中旬也尚未为新收获季预定任何货船,而是转向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大量采购。
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总裁丹·巴斯(Dan Basse)估计,若中国在11月中旬前仍不进入美国大豆市场,美国对华大豆销售损失总量可能高达1400万至1600万吨。
这已引起美国农民的担忧,美国马里兰州的农民戴维·伯里尔(David Burrier)告诉法新社:"今年将是非常艰难的一年。我们大约40%的耕地可能只能实现收支平衡,或亏损。"他警告说,如果中国长期停止购买美国大豆,这将是"最高级别警报"。
美国大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斯科特·格尔特(Scott Gerlt)表示,美国农民还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农作物收入降低,化肥和农业设备的成本却在关税政策影响下飙升。艾奥瓦州立大学教授查德·哈特(Chad Hart)称,今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比去年增加约50%。
为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美国豆农希望开拓东南亚、北非等地区的市场。但路透社指出,美国出口的替代市场都很小,无法取代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中国的地位。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在观察者网撰文表示,美方选择"对中国食用油"出手,本质是为了向国内大豆利益集团示强。若美方真的禁止进口废弃油,则其生物燃料产业链会受损。废弃油在美国的绿色燃料政策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价格与补贴政策息息相关。对这些原料的禁令,可能撼动美国新能源产业的供给基础。可谓"伤人者必自伤,害人者必自害"。美国本土也已有呼声指出,这样的政策缺少产业考量。
对于特朗普扬言停止进口中国食用油,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5日表示,中方在处理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双方应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