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丈夫失业,二孩妈妈比利时卖豌杂面:一周摆摊2天,月入6.6万人民币
"没想到我们重庆美食在比利时这么受欢迎。"汪莉是一名来自重庆的二孩妈妈,今年6月,在当地念博士后的丈夫失业,为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她决定在当地摆摊卖中国美食。
汪莉告诉九派新闻,她原本打算卖炒饭炒面,但因为集市上已经有一位越南人在卖类似美食,便想差异化竞争,卖家乡美食。"说实话,在这之前我没有做过,也从来没有吃过豌杂面。"她在网上看视频自学,经过不断调试,被越来越多的当地顾客喜欢。
自今年5月摆摊到现在,汪莉已经积攒了不少熟客。根据她摆摊所在城市新鲁汶的规定,她每周只能在周二、周六两天全天摆摊。几个月时间下来,她已经从最初一天卖30碗豌杂面,到现在一天卖出约100碗,月营业额约8000欧元(编者注:约合人民币6.6万元),足以覆盖一家四口的开销。老公、孩子有时也会过来给她帮忙。
她坦言,起初并没想到自己制作的中国美食能获得这么多喜爱。摆摊第一天,许多当地人对她制作的美食很好奇,但不敢尝试,还有人误会她是泰国人或越南人。现在,她带着来自重庆的豌杂面,以及中国美食韭菜盒子、手工包子等进入当地人的视线,在赚钱养家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美食文化交流。
"不管我老公是否找到新工作,我都打算继续做下去,因为我已经把它当成我的一个事业在搞了。在过去10年里,差不多有8年的时间,我都主要围绕着家庭转。"汪莉说,"但对于我来说,我想要在平衡家庭的同时,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去实现人生价值。"
汪莉和老公在摊位前。 图/受访者提供
为尽快挣钱,摆摊赚生活费
九派新闻:什么契机让你打算开始摆摊?
汪莉:我们一家四口在这边,有两个孩子,我老公来比利时后一直在读博士后。今年6月,他申请一个职位,没能申请上,就失业了。
我有想过找工作,但也没有合适的。以我的专业和学历,在这里找一个合适的工作是很难的,需要再去读个硕士或者学一些别的技能,这些也要花时间。
当时时间紧迫,因为一家四口每个月开销蛮大,我必须尽快挣钱,所以我就想摆个小摊,挣点生活费。
九派新闻:什么时候开始摆摊的?
汪莉:我从今年5月份就开始摆摊了。
九派新闻:在当地摆摊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吗?
汪莉:首先需要一个税号,卖食品的话,还需要卫生许可证。这边办证不难,但是每个季度都要报税,收入要上报给税务局。另外还要付摊位费,这个费用很便宜。
我在大学附近摆摊,根据这个城市的规定,他们每周固定只有周二和周六这两天全天可以摆摊,有点像中国农村的赶集。
在别的城市也有这样的集市,例如我现在住的城市,每周三、周五和周六可以摆摊,但只有半天时间。因为我卖的面条需要当场煮,而且主要集中在饭点卖,半天的话可能不太适合。
两个城市离得很近,开车大概就10分钟。虽然我只摆摊两天,但所有的食材我都需要提前一天准备,实质上我一周花4天时间在这上面。
第一次摆摊时当地人很好奇,但不敢尝试
九派新闻:为什么想到卖豌杂面?
汪莉:我是重庆人,其实刚开始我想卖炒饭炒面,但是有一个越南人已经摆摊在卖这些。管理员跟我说,"如果你也卖,那你们就属于同类,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于是我打算换个别的品类,无意中我在网上刷视频,看到重庆豌杂面,我觉得这个可能蛮适合老外的口味,我先在家试了两次,就出摊了。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没有做过,也从来没有吃过豌杂面。都是在网上看别人发的视频自学,在摆摊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口味,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一个非常完美的状态。
区别在于,我用鹰嘴豆替代了豌豆,辣度也做了调整。很多老外不吃辣椒,我就没有像国内那样,直接把辣椒放碗里,而是用瓶子装起来,让客人自己放,其他的基本是复刻,就是我们重庆的味道。
九派新闻:第一次出摊前有信心吗?
汪莉:刚开始摆摊我挺忐忑的,我是一个比较社恐的人,挺不好意思的,我还叫了一个朋友跟我一块。随着摆摊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了,特别是每次听到客人说好吃,我蛮开心的。
我记得第一次出摊是一个周六,那天有点下雨。有些老外很好奇这是什么东西,也很好奇这是哪里的东西,刚开始我的广告单写的是"重庆的面",但有些本地人对重庆并不了解,不知道这是哪,有些人问我是不是越南的或泰国的,我就把广告语改成了"中国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