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我们都知道,马斯克为特朗普疯狂站台,捐给特朗普和其他共和党人的资金达1.3亿多美元。我当时想的选题就是"马斯克为什么要跟特朗普绑得这么死?"。
说实话,这是个比较普通的角度,很多媒体也写过了,无非就是权力投机、商业利益的考量这些。
我想找到一个更新颖的角度,但苦想多次未果。后来散步过程中,我还在想这件事,我突然意识到,人是一切问题的答案,人的行为肯定受到他所笃信的某种信条的影响,如果不能深入到人的层面,可能找不到答案。
于是,我不再往原先的问题里钻去想为什么,而是单纯在思考这两个人:他们似乎都有着无限的活力,有极大的热情,不知疲倦,甚至近乎疯狂,都是"破坏者"。
他们为什么这么疯狂且有热情地去"破坏"?我想到了同样疯狂的尼采,马斯克就曾以尼采为师。但"懂王"似乎没提到尼采对他的影响。
因为"懂王"说他几乎不看书。
"懂王"看得为数不多的就是安·兰德的书,他太爱安·兰德的书了,在之前最激烈的选战中,他在粉丝环绕中高喊她的名字,自夸是她书里的英雄男主。
这时候又有一条曾经看过的资料疏忽闪过,有篇文章里写到马斯克自从横空出世后就被人看作是兰德书里的男主,他自己还挺认可。
当时不知道兰德是谁,选题点也不在这,觉得无关紧要,就没细究。
哎?安·兰德是谁?为什么他们都争做她书里的男主?
顺着这条线查资料,就发现安·兰德是美国精神的奠基人之一,提倡英雄主义,理性利己主义,以交易为最高美德,她笔下的人物善于打破规则,破坏桎梏。
乔布斯、艾伦·格林斯潘、里根、米塞斯、弗里德曼、彼得·蒂尔、特朗普、马斯克等企业家和自由主义政客都极其推崇她的思想。
后来我写了《马斯克和特朗普灵魂中的女人》这篇文章,是去年读者好评最多的文章之一。
所以,如果我不去翻看那些素材,只看AI给我准备好的,可能更有效率,但那些一闪而过、倏忽之间存在的新角度大概就抓不到了。
一个素材中的小细节直接改变了这篇文章的走向。
而且,AI查找素材的速度越快,效率越高,越凸显了稀缺素材的珍贵。那些实践得来的经验掌握在各细分行业的专业人士,或者有洞见的人手中,没有上传到网络,AI自然也抓取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