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靴子落地 美国准备好承受代价了吗?(2)

2025-08-08 17:36  央视新闻

贸易伙伴报复与谈判博弈的连锁风险开始显现

据路透社披露,目前至少有7个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和欧盟)正在研究应对措施。其中,印度已在世贸组织提交抗议备忘录,并警告不排除征收对等农产品关税

更严峻的是,特朗普此轮关税覆盖面广、政治意味强,撕裂了过去多年建立的多边合作秩序,令美国在关键领域的协调空间日益收窄。

以半导体、医药与绿色能源为例,美国在强化本土技术安全管控的同时,仍需依赖韩国、日本和欧洲在制造环节提供产能与替代方案。然而,随着这些国家本国企业利益受损、出口市场受限,原本的战略协作关系也开始出现明显裂痕,一些传统盟友对美国政策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犹豫与抗拒。

△路透社报道,印度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之一信实工业公司称,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对国际贸易造成极大影响。

"财政红利"背后的产业空心化困境

特朗普多次强调,关税每年可为美国财政带来"3000亿以上"收入,足以支持减税与基建。但实际数据表明,这一"红利"其实是建立在对民众与企业加征成本的基础上。

与此同时,美国本土制造业目前仍未建立起足够充分的替代能力,即使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在美建厂,其产业链上游设备、下游封装测试等也依旧严重依赖亚洲。

其他诸如汽车零部件、太阳能组件、基础药物等多个领域的供应,也存在着不可转移的依赖性。此外,本土化制造的推行,毫无疑问需要数年时间、数千亿的美元投入,短期内很难填补进口空缺。同时,关税反而可能加速企业将总部与利润外移,进一步空心化国内产业结构。

△路透社报道,分析人士警告,依赖于关税收入的模式可能是"表面繁荣",背后掩盖的是制造业与供应链逐步空心化的结构隐忧。

靴子落地后,更复杂的战役才刚开始

显然,8月7日之后,美国贸易政策将进入到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阶段。

表面看,特朗普政府暂时赢得了"战术胜利",然而,这场胜利是否会以更高的制度成本、全球信任损耗以及民众压力为代价,正成为摆在美国政府和社会面前最严峻的战略命题。

正如一位华尔街资深分析师所言:"贸易战的代价不是反映在生效那天,而是会在未来五年逐渐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