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对美国国防部提起上诉

2025-10-14 22:00  观察者网

【文/ 胡祥熙 编辑/ 周远方】

10月14日,大疆公司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就诉美国国防部的判决结果提起上诉。

据悉,大疆公司于2024年10月18日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就被列入"中国军工企业"清单(CMC清单)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

法院在审理后,驳回了国防部针对大疆公司的核心不实指控,但依然根据个别武断理由,做出维持将大疆列进该名单的决定。

上诉内容部分截图

对此,大疆官方表示, 公司不认同也不接受这一判定,已于今日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提起上诉,坚决捍卫公司的名誉和利益。

大疆同时也表示,一直坚决反对将公司产品和技术用于任何军事或战争用途并已采取全面措施,努力防止产品被滥用于军事战争目的。 

对于本次事件,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杰对观察者网表示,"CMC"清单在法律上并不等同于BIS的"实体清单"。

他提到,前几年也有中国企业通过向美国法院诉讼成功获得移除"CMC"清单的案例,但本质上这一清单还是基于美国法律的制裁逻辑,作为外国企业要在美国诉讼并挑战美国国防部,难度依然不小。

相关信息显示,大疆此前起诉状的作者坎农·尚穆甘(Kannon K. Shanmugam)系保罗·韦斯律师事务所(Paul, Weiss, Rifkind, Wharton & Garrison LLP)的高级合伙人,同时担任最高法院和上诉诉讼业务的主席。履历几乎无可挑剔,但这一事件并非美国往日鼓吹和自我标榜的"程序正义"可以完全解决。

就本案而言,虽然美国法院对于美国国防部提供的大部分核心证据认定证据不足,但依然通过以"只要技术本身具有两用用途,就符合CMC清单的列入条件"作为裁定大疆败诉的依据,这虽属美国法官的自由心证,但判决理由是不恰当的,杨杰认为,列入CMC清单应当以公司是否符合"军民融合"为判定标准,而不能以所谓"企业从事研发的技术是否具有军民两用物项"作为判定标准。

在之前的小米案中,法院驳回美国国防部就不是以公司开的产品或技术作为判定是否列入"CMC"清单的依据,而现在同一个法院作出了不同的判决认定标准,令人遗憾。

据悉,在2022年,美国国防部将大疆列入其"中国军工企业"清单,但未提供任何理由或解释。

此后大疆持续尝试与美国国防部进行沟通,希望了解被列入清单的具体原因并提供相应证据,但这些努力均未获得实质性回应。 2024年1月,美国国防部更新CMC清单,继续将大疆保留在名单内。

因此,2024年10月18日,大疆正式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区法院(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提起诉讼,将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彼时的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三世以及负责工业基础政策的助理国防部长劳拉·泰勒-卡勒告上法庭,挑战美国国防部的决定。

上诉内容部分截图

2025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特区地区法院作出判决,最终认为国防部的大部分核心指控证据不足,但仅基于大疆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资质认定这一点作出判定,并武断认为只要技术本身具有两用用途,就符合CMC清单的列入条件,不论企业本身意愿和行为如何。

据路透社报导,华盛顿特区地方法官弗里德曼(Paul Friedman)26日在裁决中表示,美国国防部有大量证据表明,大疆为中国国防工业基础"做出了贡献"。

彼时,大疆在声明中表示,对判决感到失望,美国国防部将其列入名单是"非法且误导的",大疆因此"失去商业合约,被污蔑为国家安全威胁,并被禁止与多个联邦政府机构签订合约"。

美国司法部则在一份法庭文件中告诉弗里德曼,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科技公司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国家安全威胁表示严重担忧"。

2025年10月14日,大疆就此判决结果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提出上诉。

关于大疆今天提起上诉的选择,杨杰表示认可:上诉是大疆行使合法权利的必由路径,非常支持大疆继续上诉。

他表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没有得到任何通知或质询的情况下,就被诸如美国国防部单方面列入制裁清单,根本没有任何申诉和辩解的程序和机会。

类似大疆所遭遇的事件自然也并非孤例,有资料显示,做出本次判决的法官弗里德曼在今年7月涉及中国光学雷达制造商上海禾赛科技(Hesai Group)的一起诉讼案中,做出了有利美国政府的裁决。该集团也因美国将其列入涉嫌与中国军方合作的公司名单而提出诉讼。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彼时认定,美国国防部关于禾赛科技"助力中国国防工业基础"的结论具有"充分证据支持",证据包括激光雷达的军事应用潜力、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商引发的国家安全担忧以及禾赛与中国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

禾赛科技官网

杨杰表示,美国国防部把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CMC清单的理由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泛国家安全"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行为,中国企业要积极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不仅可以在美国法院起诉美国国防部,也可以向中国商务部进行报备,如涉及外国企业因中国企业被列入"CMC"清单而不正当切断与该企业的经贸往来和商业合作,中国商务部也可以对这些外国企业进行干预和惩戒,以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当然,就本案而言,杨杰提到,大疆提起这个诉讼,就会有预案,会对上诉和后续的法律程序有充分评估。希望大疆能在上诉程序中推翻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法院的一审判决。

回顾大疆被列入CMC清单事件的历程,在商用无人机领域,大疆一直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而美国政府针对大疆的制裁并非纯商业考虑,美国一直以来就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作为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理由,诸如华为也是多次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制裁。

大疆在美国的门店

美国法理下所谓的"国家安全"就是认为这些高科技企业正在研发或从事的商业活动威胁到了美国的军事优势,如果不加以制裁会对美国的军事霸权造成影响。

大疆所从事的虽然是商业无人机,但是通过俄乌战争已经可以发现无人机在未来战争的主导地位,中美是两个无人机大国,虽然大疆从事的是商用无人机,但就像美国法官所认为的一样,这个无人机技术存在"军民两用属性",因此支持美国国防部对大疆公司的制裁。

杨杰表示,相关事件到目前的进展显示,这几年在美国,"泛国家安全"主义有很大的民意支持基础,这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未来出海是有不利影响的。

此外,大疆提起诉讼的今天,也是美国政府"停摆风波"的第14天,短期来看,联邦法院与国防部作为"必要部门"仍维持运行,也能及时地响应大疆提起的诉讼,但从长期来看,有观点认为,混乱的政治局势也可能让类似CMC清单的政策难以为继,或者调整方向。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官员正在对集装箱进行非侵入式检查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

对此,杨杰表示,停摆是美国政府与国会就政府预算等事项无法达成一致而相互逐力的结果,在美国历史上,政府停摆不止发生一次,这次也不会拖延很大时间,以此论断美国政府出现政局混乱还为时尚早。

杨杰表示,自己的观察是,在特朗普第一任任期结束后,拜登并没有全部推翻特朗普政府任期内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一系列出口管制和制裁措施,不仅继承下来,还对制裁体系和清单进一步的细化和加强,因此类似"CMC"之类的清单,只要美国国内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泛国家安全"打压的民意基础没有根本性变化,那么清单不会自行消亡。

在华为、TikTok、闻泰科技、禾赛科技等企业出海受阻的背景下,杨杰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而与美英等拥有长期殖民经验的老牌帝国相比,中国企业无论是在全球化还是本地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杨杰表示,我们不能因为美国有类似"CMC"清单制裁机制,就不敢走出去。类似大疆的案例,即使其被美国国防部制裁多年,并未因此导致大疆的市场占有率有大幅度的下降或被美国企业反超。

由此可以发现,最早勇敢走出去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因为已经深度拥抱并融合到全球化供应链体系中 ,即使被美国针对性制裁,也很难撼动其市场占有率,关键还是大疆自身的技术和品控可以保证将美国制裁风险降到最低。

"如果未来涌现越来越多的类似大疆的高科技企业,才是中国真正出海走出去成功的那一天。"杨杰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