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仲麟】
时隔两年,长春空军开放活动又一次开幕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的空军开放活动又套上了长春航空展的名义,成为了货真价实的航展,使得本次长春空军开放活动与往年有那么些不同。
从去年珠海航展开始,大家对于航展就有着极大的热情。而叠加了两型六代机首飞成功、印巴五七空战以及刚结束的九三大阅兵等因素之后,全国人民对于长春空军开放活动的热情达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高度,预计总观展人次能到六十万的规模,而作为常年跑航展的人,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因此一开始也没打算去凑这个热闹,毕竟长春展示的这些东西哪个没拍过?今年就不去了,给亲爹亲妈安排了个航展套餐让老人家去玩玩得了。但天意弄人,越是临近长春航展,流出的各路消息越是让我心痒痒:今年有轰6通场飞行!今年有JF17B!今年有歼35A(这个是诈骗)!而内心斗争的最终结果就是还是去一趟长春吧,以至于被夫人嘲笑了好几天:之前是谁言之凿凿说不去长春的?作为报复,就带着夫人一起去长春,让她好好受一下跑航展的苦。
正如前面所言,今年长春航展人数是创纪录的高,好在我拿到了特邀嘉宾票参加9月16日的全要素演练,在大部队抵达长春之前结束自己的长春之行。当然,事后证明哪怕是本质是"内部场"的全要素演练日,场内依然人山人海,起码有几万人。
预演日都有这么多人,实在是出乎意料
大房身上空的"空中仪仗队"
既然是航展,重头戏自然得是空中表演了。出发之前,天气预报显示长春16日会下雨,对此很是担心。但真到了16日当天却发现天气极佳,是少见的好天,只不过风非常大。
作为始于空军航空大学开学活动的空军开放活动,参加飞行表演的单位涵盖了从各作战部队到各地空军航校的教官,所使用的机型也都很有代表性。但最为核心、大家最为期待的,还是堪称"空中仪仗队"的专业飞行表演队。
作为东道主,由长春空军航空大学的教官们组成的红鹰表演队,每次都会进行飞行表演。虽然使用的飞机是教8,但飞行表演更多还是考验飞行员的个人技术,而航校教官们过硬的飞行技术让现场的观众毫无保留地给出了热烈的掌声。只不过由于现场风太大,导致红鹰表演队进行标志性的拉烟比心动作时,还没绘制完成心型图案,就被狂风给吹散了。
而同样参加长春航展的专业飞行表演队,还有老熟人八一飞行表演队。必须得说,相比于去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的表现,八一飞行表演队在长春航展上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编队飞得整齐不说,还增加了很多新动作,如低空大迎角低速通场,展示了J10S优越的低速机动性。编队飞行中也有了很多新花样,四机叠罗汉飞得很是整齐,现场视觉效果非常好。
六机编队飞行
四机叠罗汉
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八一飞行表演队J10S单机拉烟高速通场拉起后立即反扣俯冲,对准跑道降落。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而又惊险刺激,给了现场极大的震撼。
几个常年拍航展的朋友也一致同意,今年长春航展上八一表演队的表现比以往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飞行表演是没法糊弄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好坏。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去年珠海表现过于拉胯回去苦练了一年,特地要在全国人民及主席台的空军首长们面前炫技一番,展现下训练成果。
压轴出场的天之翼飞行表演队,也是长春空军开放活动的老熟人了。天之翼飞行表演队也是由空军航空大学的教官组成,但与红鹰不同的是使用的机型是初教六。作为全场唯一的"电吹风",受限于机体性能不可能像J10\J11\J16等单机炫技,因此与红鹰飞行表演队一样,还是主打整齐划一的编队飞行或者特技飞行。考虑到我军飞行员飞上蓝天的第一款飞机基本都是初教六,今年让它来做压轴表演多少有些"不忘初心"。而在2023年的长春空军开放活动,天之翼的初教六则是开场表演。
看多了"电吹风"后,用"电风扇"作为压轴表演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告别过去走向新时代的人民空军
仅靠三支空中飞行表演队无法撑起整个长春空军开放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空军部队则撑起了本次活动的另一半天。而这些来自于作战部队的战机又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空军的现状与近几年空军建设的成就。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有轰6的飞行表演。虽然轰6整天被人拿"你们已经不用图16了吧?"、"长大以后我要开轰6保卫祖国"来打趣,但客观来说,轰6依然是人民空军战略打击力量的基石。而随着惊雷-1在九三阅兵上正式公布,轰6在具备空基战略核打击能力之后,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地位。当然在长春空军开放活动上出现的轰6是老型号的轰6H,与如今主流的轰6K/轰6N相比是个老古董了。虽然轰6的飞行表演只是一次通场飞行,但近距离低空飞过时依然能感受到轰炸机所带来的力量感与震撼。
机头下方的搜索雷达与只有一对挂架显示这是轰6H
歼16也算是航展上的老常客了。作为当今最强四代双发重型机与"终极侧卫",歼16登场后就让人感受到重型战机的气势。只不过与往年长春空军开放日的飞行表演相比,今年出于安全考虑歼16的飞行高度较高,没有进行双机模拟格斗展示,也没有打热焰弹,相比往年差点意思。但好在今年长春通透的天气与蓝天白云又弥补了这一点,使得观赏与拍摄效果极佳。而我也拍到了心心念的"煤气灶"(加力状态下的发动机尾喷口)。
加力状态下的歼16
随后登场的空警500+歼20四机编队,无疑是人民空军当前最高战斗力的象征了。自从2016年歼20首次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足足9年了,当年的"黑丝"早就褪下了其神秘面纱。但作为代表人民空军跨入五代机时代的标志性"争气机",在群众心中依然有着极高的地位。当然这编队组合更多是用来象征人民空军在五代机时代的体系作战能力,在九三阅兵中也以同款配置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
大房身机场上空的空警500
本次长春空军开放活动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歼20第一次实机地面展示。在完成飞行表演后,其中一架歼20降落大房身机场并随后停靠在静态展示区。从2011年1月歼20横空出世到现在的地面展示近距离随便看,在六代机的首飞成功、九三阅兵上歼20S与歼20A的亮相之后,歼20也成了某种"过于落后可以展示"。而随着歼20列装数量超过300架,当年的"高冷黑丝"如今也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的歼20已经处于"可随意展示"的状态了
本次长春虽然教练10也飞上天做了飞行表演,但看着多少有些凄凉。俄乌战争持续已经三年,教练10所使用的乌克兰AL222发动机已然功能性灭绝,而国内并没有同类发动机可供替代,这使得教练10处于一个无发动机可用的极为尴尬的境地。
而在长春空军开放活动首次展出的枭龙B双座战斗机已经完成了国产发动机的替换,也使得这次地面展出颇有一种打擂台"彼可取而代之"的感觉。在俄乌冲突看不到结束曙光的当下,乌克兰AL222发动机的复产更是遥遥无期,教练10的身影就更显孤单了。
在长春空军开放活动中,一惯有大量老飞机进行地面展示。这些飞机有的是属于空军航大的展品,有些是从全国各地飞过来的。每一架飞机都代表了特定时期的人民空军,见证着人民空军的发展。人民空军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此刻都浓缩在长春大房身机场。
人民空军的过去与现在
但本届空军开放活动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展品首次公开,那就是无人歼六。在我这一代军迷群体中,无人歼六始终是一个江湖传说。早在20年前就已经听说它的存在,而且各种闭源消息以及偶尔的惊鸿一瞥都证实了它的存在,甚至还在饭桌上听过关于它的诸多八卦故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对台斗争准备中,充分利用庞大而又老旧的歼六机群将其改造为无人机,挂载炸弹作为第一波打击进行自杀性袭击消耗防空弹药,也是合理的。
但正所谓传说归传说,这可是官方认证的。无人歼六当年有着极高的密级,而如今公布于众代表着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来到了养老之地。现在已经不需要无人歼六执行它的任务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量无人机能更好的执行它当年的任务。而对我们这一代八零后军迷来说,一桩历史公案有了定论,也是人民空军对过去的告别。
航空文化的打造与军民融合
时至今日,长春空军开放活动已经向长春航展转变了。而作为人民空军的摇篮,这也是展示与传播中国航空文化的最佳舞台。为了迎接从空军开放活动到航展的转型,在大房身机场的入口侧配套建设了全新的航空文化展示中心,配合整修一新的广场,让人看着就神清气爽。
航空文化展示中心里从东北航校的建立开始,全面回顾了人民空军的诞生与成长以及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史和目前各个航空企业所取得的成就。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了解新中国航空发展历程的机会。
东北老航校的诞生
中国航空工业的前生今世
但长春航空展所要展示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现在及未来。既然已经转型为航展,自然也少不了各家单位及公司参展展出自己的产品。除了航空文化展示中心之外,还设立了三个以民用产品为主的展馆,也即科普研学馆、低空经济馆、无人智能馆。而我觉得这三个馆的设立更能代表长春空军开放活动往长春航展转型的过程。
由于时间限制,科普研学馆并没有去逛,但是从名字上已经可以猜出这是面向青少年科普为主的展馆。而低空经济馆则主要是与低空经济相关的各类民用无人机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虽然有着一定的军民两用色彩,但依然是以民用为主。
比如一家有西工大背景的企业所展出的无人机用涡喷发动机,其产品规格覆盖范围极大,从4.5kgf推力到200kgf推力均有相应的产品。简单聊下来后得知,此类产品市场上很受欢迎,并且供不应求。
展出的无人机用微型涡喷
但最让我意外的还是无人智能馆内的展品。如果说低空经济馆还是以民用为主兼具军用色彩,那么无人智能馆那真就是直球--充满了军用……啊不,军民融合色彩。当然这里的"军民融合"在我看来指的是"使用民用商业技术,为军用所服务"。
"小摩托类似物"这种各路航展上的常客就不提了,以撞击为主要杀伤手段的反无无人机也并不是很稀奇,只不过比起俄乌战场上那些粗糙的同类产品,展台上的样品无疑精致了很多。拿起宣传页一看,立马被这名字给逗乐了,这不戳在潜在用户的心尖尖上么?只可惜说俄语的潜在客户进不来,不然怕不是得当场下单。
而最为常见的四轴FPV无人机,显然也玩出了新花样。光纤FPV早已不稀奇,但配备激光雷达与桨叶保护罩的光纤FPV还是不太常见的。这种有限空间光纤无人机专门用于室内甚至地下坑道、战壕等环境,摄像头双目识别配合激光雷达全向避障,确保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稳定飞行。虽然由于加装了桨叶保护罩、激光雷达以及光纤筒使其能搭载的有效载荷只有1公斤,但考虑到其使用场景是室内或地道这些狭窄空间,战斗部小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自杀式FPV无人机都用上激光雷达了,多少有些意外
馆内展出的"高亚音速隐身无人机",更是有意思:具有一定隐身能力、0.85马赫高亚音速、可隐蔽发射多发齐射、复合导航以及数据回传能力,射程……啊不,航程达到500公里。你说这东西什么用?当靶机不行么?至于几十公斤的载荷装什么东西那是客户的自由,我们可无法决定客户最终怎么使用对吧……觉得载荷少了我们也可以砍掉点油箱增加载荷。
"这真是模拟隐身目标(AGM158C)用的靶机啊!别把他当AGM158C用哦!"
无人机展馆的专业性已经大大超出了空军开放活动的范畴,更接近航展或者说防务展的内容了。但本次航展的各项安排对于潜在客户或者国内专业观众来说又并不是那么友好,国外客户更是直接排除在外,主要目标客户还是人民空军以及解放军其他军种。
而在与展商的交流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与其他两个馆不同,无人智能馆的参展商都是经过空军审核、层层把关的,甚至连展台布置也是由空军统一指定风格,只有展板内容是自己提供的。也因此,无人智能馆参展内容的硬核程度与质量,非常之高。如果考虑到当前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战争形态,一些"低值易耗"无人机的采购权限已经下放到作战部队,那就很有趣了。
长春航展可以办的更好
今年的长春空军开放活动(长春航展)热度是历届以来最高的,群众的参展热情堪比去年的珠海航展。比起高度商业化、国际化的珠海航展,长春航展依然维持着人民空军与民同乐的亲民底色,门票全部免费预约。也因此,本届人数创下了记录。
我去的是9月16日的预演场,按理说在长春航展的强实名制场内应该都是持邀请票才能进,场内应该是空军及航大家属,以及一些邀请人员等,但进场后的人员数量依然给了我一点震惊。与我预期的稀稀拉拉不同,场内人头攒动至少有三万人,和往年正式开展后的规模相当。以至于东北朋友认为这是主办方故意提前释放本地群众观展需求,把正式展日让给全国人民。考虑到包括16日预演场在内,所有空军开放日活动门票都只能预约一天,这种说法显然有其合理性。但正式开展后的人数在我看来依然大大超出了预期。
珠海航展在举办了快三十年之后,其场地规模经多轮扩张已经非常大了,饶是如此在2024年珠海航展的公众日第一天,依然是人山人海险象环生。而大房身机场本质是空军航大配套的机场,在去掉机坪跑道后场地远小于珠海航展中心,但长春空军开放日的人流却比珠海还要大。2024年珠海航展的总观展人次为59万人,长春航展预计总观展人次上百万,周末达到了其单日峰值23万人次。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长春航展的现场设施是否足够保障如此大的人流?
9月21日(周日)朋友乘坐飞机恰好从大房身机场上空经过,地面上黑压压的全是人
大房身机场周围每一个能看到机场内部的围墙边上,都站满了人
相比2023年,今年长春方面确实做了不少措施解决往年被诟病的问题以迎接大量游客,最明显的就是那一排排的临时厕所。比起往年的半开放式旱厕,临时厕所显然更体面也能布置更多,满足大客流。不过厕所主要分布在东西两端,分布并不均匀。
大量的临时厕所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但长春航展的餐厅就有些一言难尽了。东、西、南共有四个餐厅,其中西侧的B\C餐厅有一个是给嘉宾使用的,观众只能使用另一个餐厅。而餐厅的布置与动线规划在我看来多少有些"缺乏经验":七八个食品档口分两侧排开,没有栏杆进行人流分隔,挤在一起全凭本事。而就餐区摆出的桌椅目测只够两三百人,完全无法满足午餐时间庞大的人流。因此我给来参观长春航展的父亲给出的建议是:自己带吃的,别去餐厅。
餐厅这块真建议向国内几个大型展会取取经,尤其珠海航展
从长春空军开放日转型为长春航展的过程中,展出的内容越来越多,极为丰富。这对观众来说固然是好事,但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内容太多一天看不够,但又只能预约一天的票,想要多来一天都不行。如果这是空军开放活动,那这样的安排自然没问题,都不收钱空军怎么安排就怎么来。但既然要成为航空展,成为长春文旅的一个新招牌,那自然得考虑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而类似珠海航展那样卖多日套票,无疑是一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只需要进场一次的走免费预约渠道、想要多次观展的去购买套票,这样充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如今随着长春空军开放活动逐渐变成长春航展,国内航展逐渐形成"一南一北、一内一外、一年一届"的格局。而长春航展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气象条件与更好的地理环境和光照条件,对航空摄影爱好者来说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未来还有很多大文章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