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芳草街派出所的一场案件审理,正如热门剧集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这次案件中的主角徐咏斌,原本是派出所副所长,如今却因徇私枉法指控坐上了被告席,故事的每个细节都透着悬疑和跌宕。

事情要从五年前说起。"汉韵足御"足疗店被爆出涉嫌组织卖淫,警察迅速展开行动,将几十名涉案人员一网打尽。然而,真相似乎就像躲在迷雾中的剪影,放不下的嫌犯、错放的人、似有似无的证据、来不及安排的侦查,总让人隐约感觉这场办案背后有不为人知的波澜。徐副所长不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还被指控销毁笔录、篡改时间,看似云淡风轻的办案手法最终成了被关注的焦点。从派出所探组的微信群聊,到未能调取相关流水,徐咏斌的名字始终如影随形,这副所长对案件的处理难免让人发问是疏漏还是蓄意?是无能还是有心?
回到"汉韵足御"案本身,足疗店的管理层中有人供出了所谓"军哥",而这个关键人物蔡某军竟然早一步被放走了。一个名叫"军哥"的投资人,似乎成了故事中的谜底,但公安的照片对认和资金流向调查却像撞上了沙墙别人都说不认识他,而我们却被告知他是核心人物。更"玄"的是,小半个月之后,这家店的法人和负责人又揭发了蔡某军,依然没证据能真正将人扯进网里。徐咏斌甚至在群聊中用方便为由,直接拍下了蔡某军的笔录发到探员们的手里,这种办案"流程",既凸显了资源紧张,也让人疑惑。
当然,围绕"非法证据"的争议是另一个绕不开的门槛。这场庭审不仅有关于徐咏斌指居期间的讯问笔录全案排除的焦点,还牵扯到是否使用非法拘禁方式获取的口供。从法律规定上看,这些争议难免考验证据链的完整性。更有甚者,徐咏斌在指居中的签字是否自愿,他承认自己做了蔡某军的第一轮笔录,但后续发现制作询问笔录的另有其人。在这样的"自打脸"中,徐咏斌的可信度也无形中下降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份相当神秘的"坦检材料"出现在案件结局后。它似乎揭开了蔡某军才是足疗店真正投资人的信息,但因提交时间晚了一步,被法院认为"不影响犯罪性质认定"。霉运的是,这一纸材料不仅为先前的办案带来了更多质疑,还挥刀指向了芳草街派出所的诸位警员。徐咏斌被指不深挖证据、安排回复无战果、修改辨认材料的时间,这些行为成了指控的核心。
如同影视剧中的反转情节,徐咏斌的辩护方抓住了工作群聊内容以及旧手机中的蛛丝马迹,希望为其洗冤。而这小小的手机似乎像是潘多拉魔盒,打开后虽有些模糊的线索,却难以一锤定音。这样的辩解会不会是救命的浮木,尚需法院进一步审理。
复杂的是,案件不只是徐咏斌一个人的命运。无论是参与侦查的民警还是被告席上的他,其实都卷在社会法律体系的车轮下。从法院"坦检材料"提前宣判到补侦方案里的漏洞,这种看似专业的侦查为何会越走越深让人心生疑虑。资源不足、程序拖沓、防线薄弱等问题,仿佛在质问整个执法机构的效率与公正。
现实比剧情更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