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讨薪成功,黄仁勋为何不跟上?背后原因揭秘(3)

2025-11-07 17:25  头条

04 不同经历塑造的不同选择

两位CEO截然不同的选择,源于他们不同的创业经历和管理理念。

马斯克曾多次经历控制权之争--无论是在PayPal还是在OpenAI,那些"控制权失手"的经历让他格外警惕。

而黄仁勋自英伟达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牢牢掌控公司,没有经历过控制权危机。

从公司发展阶段看,特斯拉仍处于激烈转型期,从电动车公司向AI和机器人公司转变。而英伟达已稳坐AI芯片龙头,市值一度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05 股东态度:支持与担忧并存

对于马斯克的万亿薪酬方案,股东们意见分歧明显。

支持者认为,如果马斯克能带领特斯拉实现8.5万亿美元市值目标,给予他1万亿美元的奖励是合理的。

但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大型机构明确表示反对,理由包括"奖励的总规模、稀释效应以及关键人物风险缓解措施的缺乏"。

这些反对声音并非毫无根据。摩根士丹利在股东大会前曾预警:如果薪酬方案不通过,可能引发特斯拉股票抛售,股价恐怕会下跌10%。

股东们仿佛被置于两难境地:要么相信马斯克,助他获得绝对控制权;要么拒绝他,面对特斯拉即刻发生的巨大震荡。

随着马斯克的薪酬方案获得通过,他将在未来十年全力推动特斯拉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转型。而黄仁勋则继续着他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管理哲学,与团队共享成功。

两种截然不同的领袖风格,正在塑造人工智能时代两种不同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