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前,雷军、卢伟冰多次 "打预防针":"小米 YU7 的价格不会低。" 对比同类型产品:特斯拉 Model Y 两款在售车型官方指导价为 26.35 万 、31.35 万元,被称为 '家庭五座豪华 SUV 新标杆' 的理想 L6 标价 24.98 万 、27.98 万元,主打"科技、空间、舒适"的小鹏 G7 预售价 23.58 万元 -- 小米的定价逻辑其实不难理解。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新能源 SUV 市场,不打 "价格战" 的小米 YU7 能否在汽车行业主战场上赢得消费者认可,仍有待市场检验。同期发布的小鹏 G7 主打 "城市智驾"、理想 i8 聚焦 "家庭增程",而 YU7 以 "运动性能" 形成差异化竞争 -- 这一细分定位让 SUV 赛道的竞争格局更具看点。
YU7,小米汽车的关键大考
"SUV 是汽车行业真正的主战场,YU7 即将迎来最残酷的竞争。"雷军在微博上提到。
回溯去年 3 月上市的小米 SU7 市场表现:上市 27 分钟大定突破 5 万辆,首月锁单量约 7.5 万台,交付近 6000 台,创下新品牌首款车型首月交付量的纪录,且 "长尾" 效应显著,目前交付周期达 38-42 周。
小米 YU7 自 5 月 22 日首发亮相以来,热度持续走高。截至 5 月 25 日,YU7 留资用户已是 SU7同期(上市初期) 的三倍左右。SU7 珠玉在前,市场和用户对小米 YU7 形成更高期待,雷军在微博写道:"如果YU7开售初期的订单表现超过SU7同期,就相当满意。"
尽管线上线下热度高涨,仍有不少人对YU7心存疑虑。"小米作为造车'新人',在很多方面与传统主机厂还有差距," 供应链从业者江伟分析,"SUV 赛道内卷更甚,YU7 的市场接受度未必如预期乐观。" 但也有观点认为,SUV 市场规模远大于轿车,"新品牌首台车可能难获信任,但第二台车则不同。" 新能源公司经理乔龙表示,"我判断 YU7 销量将超越 S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