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调整情况如下:
2025年1月1日至2029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不调整,仍为15年。
2030年1月1日起:开始逐步提高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
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实施新一轮养老退休金政策,其中包括延迟退休、缴费年限调整等内容。从2030年起,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增加6个月。这一调整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增强养老基金的积累,使养老金体系更具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从2025年到2029年期间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这是为了减轻部分缴费年限15年左右且临近退休职工的影响,设立了5年缓冲期。从2030年开始,最低缴费年限不是一下子提高到20年,而是采取渐进的方式,每年提高6个月,便于尚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职工提前做好参保安排。
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个人和社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个人来说,缴费年限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的投入,但也能在退休后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待遇。以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例,缴费年限15年和20年相比会有明显差异。假设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资是8000元,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按照0.6计算,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960元,缴费20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1280元,多出了1/3,即320元。
对于社会而言,提高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有助于增强养老基金的积累,更好地应对未来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的原则,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养老保险。然而,这一政策也可能给部分群体带来挑战。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提高缴费年限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收入不稳定,需要自己承担全部的养老保险费用。
总之,2025年1月1日到2030年,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逐步提高至20年这一政策的实施,既具有积极意义,也需要关注可能带来的挑战和问题,政府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以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