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个54岁的老谢,10年前突然辞职,抛下家庭,跑到外地去修行。当时,他44岁,事业稳定,生活美满,但是工作压力太大,他就"出家"了。妻子不认可他的决定,两人协议离婚。老谢把房产和现金给了女儿小谢,并给了前妻15万。随后老薛带着几十万现金,上了山。
老谢这十年,居无定所,住过寺庙,住过山洞,靠修行过日子,钱越来越少,住山洞,精神出现问题,于是还俗。2023年老谢开始找女儿每月要1000块,小谢不理他,老谢从父母和姐姐处拿走了64万,全部用来炒股,结果亏掉9万,还剩55万。
2024年,老谢又要求女儿支付20万元赡养费,被女儿拒绝后诉上法院。老谢的理由是自己年老、无住房、生活困难要求女儿履行赡养义务。老谢的女儿称,老谢并非丧失劳动能力,而是自己放弃工作,而女儿才参加工作不久,收入较低,生活拮据,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的赡养费用。
法院审理后认为,老谢具有近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且尚有存款,生活可以维持,并无丧失劳动能力的证明,遂裁定驳回老谢的诉请。案件受理费80元由老谢承担。
事情一经曝光,网友纷纷议论此事。有网友认为谢老咎由自取,自己选择了修行就不能怨怪儿女。也有网友表示同情,认为修行失败后无路可走不能怪女儿,但法律只讲事实不论情感,赡养义务的履行前提是被赡养人确实丧失生活来源,而不是选择其他生活方式。
老谢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纠纷,也是现代人对生活方式选择的一个警告。修行、隐居、逃避现实生活,这些选择背后可能有着难以承受的后果。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承担失败的能力,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为父母的选择买单。
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向往自由,渴望逃离都市去山里修行、隐居。但老谢的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修行",并不是所有"逃避"都是好的。选择是一种权利,选择之后要承担后果。子女有责任赡养父母,但这种责任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父母确实无法生活,而不是父母选择了不工作、不努力。
冰冷的法律,也是公正的。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发生任何变故时,都不能丢掉责任。亲情是纽带,而不是提款机。赡养并不是无条件的义务延续,而是在父母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老谢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家庭悲剧,而是一堂关于责任与选择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