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马在宋朝的地位
军马在宋代军事装备中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支费数量在军费开支中占不小的比例。骑兵在当时战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宋在军事学方面颇有造诣的曾公亮总结骑兵的十六条优点,高度评价骑兵在战争中的机动能力。军马除配备给骑兵外,运输、传递命令情报等也不能离开,故宋人说:"军事之先,莫如马政","驰逐应急取胜非马不能"。又说:"马者,兵之本。""用兵不可以无马。"
战马在战争中如此重要,宋朝统治区却极少出产,相反,先后与宋朝对峙的辽夏金蒙(元)等朝,畜牧业都比较发达,战马来源充足。宋朝战马来源不足,配备常不足数。
仁宗嘉祐年中担任过群牧宋祁讲:"今天下马军,大率十人无一二人有马。"神宗于熙宁六年也曾讲:"今马军多不精,一营(三百至五百人)或只有数十匹马。"后来经过合并整顿,情况稍好。元丰八年十一月规定:"马军所阙马应给者,在京、府界、京东、京西、河东、陕西路无过七分,河北路无过六分。"
可知此时仍不能配备足额。哲宗绍圣三年,因"诸军阙马者多","乃诏提举陆师闵于岁额外市马三万匹"。南宋战马缺乏更甚于北宋,刘光世军五万二千余人,才有三千多匹战马。回四川驻兵十万,最多时有战马一万五千匹,这是南宋战马配备最好的部队,因为其驻地邻近盛产马匹之西蕃,有近水楼台的优越条件,然而至宁宗末年,竟减损到只剩五千匹了。
与之对照,其敌方战马配备较充足。据载,辽朝道宗大安二年(宋元祐元年)国有马总数一百万余匹,约为北宋最高数真宗时的二十余万匹的四倍。
按辽朝兵制,"每正军一名,马三匹"。金朝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宋淳熙十五年)国有马总数四十七万匹,为北宋最高数二倍。又据载,蒙元进攻南宋之初,"有骑而无步卒,人二三骑,或六七骑"。·宋朝大臣甚至不无夸张地讲:"敌(蒙元)以马多为国,而人数各十匹或十五六匹,总而计之,或数千万匹。"
战马配备上的悬殊,造成战争中宋朝的被动,宋朝为扭转被动局面,在战马的养殖购买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