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购买战马的花费
宋朝境内产马极少,战马主要依靠向境外购买,因此买马费用就是一项巨大的开支。
宋朝的战马主要向西蕃购买,包括以茶绢等进行贸易。南宋虞允文讲:"国家(北宋)盛时,陕西买马岁以四万匹为额。"这大约是宋朝买西马的最高额,北宋一般年度买西马大约一万至二万匹,南宋时则在万匹上下。
除西部买马外,宋朝还在广西向境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买马。买广马始见于北宋神宗时期,南宋陕西买马受到限制,买广马数有所增加。至绍兴末年,岁买三千匹左右。南宋又曾向金、蒙元境内买马。据载,理宗宝庆四年"两淮制府贸易北马五千余,而他郡亦往往市马不辍"。
又有记载说,南宋曾到海外买马。在特殊情况下,宋朝几次境内民马,或买湖北等地土产马,然多不能供骑兵使用,而用于运输物资。
两宋时期马匹的价格是较高的,而且也随一般物价有上升趋势。太宗时大臣李觉奏,西马之价"匹不下二十千,往来资给赐予,复在数外"。这是讲纲马的情况。所谓纲马,是指宋朝委官于边境收买,然后约五十匹一纲,京师等处。另又有券马,乃由蕃马商自己牵送,沿途官府供应草料食宿。据载,咸平初,券马匹偿价"三十五千至八千凡二十三等"。"有乘者,自百一十千至六十千亦三等。"
哲宗时大臣陈次升奏,"其马及官格尺者,不下四五十缗"。南宋"马价贵";"已过四五倍承平之时"。绍兴末年以后,买马连同转运之费每匹达数百缗。上述马价乃是以缗钱计,实际交易支付马价者却主要为茶、绢、银等。神宗以前,多用银绢,神宗以后多用茶。
元丰四年宋廷曾规定,"每马一匹,支茶一驼,如马价高,茶价少,即将以银、绸、绢及见钱贴支"。此后,博马之物"有锦有茶,又有绸绢,陕西则多用茶而少用锦,四川则多用锦而少用茶"。
例如崇宁三年,黎州博买:
"四岁至十三岁四尺四寸大马每匹用名山茶三百五十斤,每斤折价钱三十文;银六两,每两止折一贯二百五十文;绢六匹,每匹止折一贯二百文;絮六张,每张止折五十文;青布一匹,止折五百文"。
固合计每匹价额虽二十六贯,因上述折价与市价不符,实际价格乃是五十贯上下。南宋广西博马,多以银、盐折支。绍兴年中,马四尺二寸者"价银四十两,每高一寸增银十两,有至六七十两者"。又曾以"盐一箩计一百五斤算银五两,折与蕃蛮"。四川以茶博马,南宋时茶价跌贱,每匹马须用七驼茶才可博得,甚至有用十驼茶者。
除了买马本身支费外,官吏军兵、结好蕃族首领及长途转输也要耗费大量钱财。北宋券马要应付沿途驿料,纲马则有牵马官兵及马匹本身的花费。南宋川秦买西马,三衙派军兵押解,"再岁一往返,用精甲四千四百人,州县颇惮其费"。乾道年中一度改为水运,时人估算,"岁费约二百万缗"。
故史载:
"川秦之马,遵陆则崇冈复岭,盘回斗绝;舟行则峡江湍急,滩险恶。每纲运,公私经费十倍,而人马俱疲。上则耗国用,下则困州县。纲兵所经,甚于寇贼。"
马本身的价格,连同上述转输等费用,使得宋朝每买一匹马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南宋隆兴年中大臣张浚讲:"朝廷每岁于川广收买战马计纲起发,每匹不下三四百千。"
乾道初年有大臣也讲,四川买马马价连同"说诱番羌于价外增支犒锦彩酒食之类","并部押一行官兵资赏口券,马一匹约铜钱三百贯文"。这就是说,宋朝买马除支用马本身的价钱外,还要支付与马价数量相等或超过马价的杂费。
每年宋朝用于买马的支费数额都是可观的。仁宗明道年中,范仲淹讲"沿边市马,岁几百万缗",不知是否计入前述杂费。另据南宋初茶马司提举官赵开讲,自元丰年中置司榷蜀茶后,转运司每年应副五十二万,常平司应副二十余万缗给茶马司博马。
南宋初广西买马,"岁费黄金五,中金二百五十缢,锦四百端,绮四千匹,廉州盐二百万斤,而得马千五百匹"。四川博买西马,"三路漕司岁应副博马绸绢十万四千匹,成都、利路十一州产茶二千一百二十万斤"。这自然不包括买马、押运官兵等杂费。
若全面统计,南宋岁买马以一万匹计,匹马以前述费铜钱三百贯计,岁费总应为三百万贯。北宋买马匹数多价钱低,应与南宋岁费总额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