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收入是"百亿医院"的新追求
追求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卫健部门对"百亿医院"的要求,当下也正逐渐成为"百亿医院"增加净收入的方法。
科研收入,正在越来越受到"百亿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贺滨指出,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科研收入占公立医院收入的比重虽小,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净收入。"药品和耗材实行零差率的背景下,临床收入的成本占比大,而科研收入的成本占比相对小很多,相比来说利润率更高。"
医院的科研收入通常有两大头组成:创新转化收入和科研经费收入。
在创新转化收入方面,为理清2024年17家"百亿医院"创新转化收入的细节,《健闻咨询》查询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葛均波等人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等报告,在17家"百亿医院"中,2023年签订5亿元以上金额专利转化合同的医院有1家,转化金额在1亿~5亿元的医院有5家,转化金额在5千万~1亿元的医院有6家,转化金额在3千万~5千万的医院有8家。
从数量上看,有4家"百亿医院"--复旦中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华西医院在2023年的专利转化量超过50项。其中复旦中山医院以拥有119项专利转化合同,位列全国第二。
"此前,科研创新转化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占比微乎其微,这几年有了明显提升。在科研转化方面,华西医院比较资深,上海顶尖的医院越来越卷,复旦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表现得可圈可点。"陈钧指出。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即使突飞猛进,科研转化收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依然极其有限。
即便是科研转化中有口皆碑的华西医院,相比于141亿的全院全年的预算总收入,华西医院每年科研转化收入,也仍在个位数徘徊。
2023年10月,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华西医院每年投入近5亿元支持创新性临床及转化研究。近五年,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有200多项,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而平均到每年,临床转化合同金额仅有2亿元。
陈钧表示,目前公立医院的科研转化收入占比仍然较低,且大多数医院还是科研创新及转化领域的"新手",每年能获得的科研转化收入并不稳定。
除创新转化收入外,公立医院另一项相对可观的科研收入是科研经费收入。
梳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关于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发现,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下称"国自然")立项数排名前10的医院,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其余全部都是17家"百亿俱乐部"的成员。
其中,华西医院以297项的立项数断层第一,中山医院、瑞金医院位列第三、四名。
(图4: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前10名的公立医院)
在多位业内人士眼中,华西医院是靠规模扩张做大、靠科研"做强"的典型案例之一。华西医院不仅"国自然"的立项数最多,而且根据其官网显示,近5年来,华西医院年均科研项目经费均超过10亿元。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超级医院,华西医院辐射整个西南甚至西北地区,直属院区的床位数达到近5000张。目前,华西医院收治的疑难复杂病种患者比例已达80%以上,四级手术占比37.61%,每年四级手术总量位列全国第四。
对此,徐毓才指出,科研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公立医院规模扩大、收入增长以后,一方面病例多了,开展临床研究的基础更扎实,另一方面医院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吸引人才、投入资源,提高医院科研能力。
在公立医院狂飙突进发展的过去十几年里,外部资源扩张或许是公立医院发展性价比最高的解法,但如今各家公立医院都无法忽视"医保基金紧平衡,床位数、住院率居高不下"的时代,或许时代的注脚正在暗示未来公立医院需要控制自我膨胀本能、提高科研能力、高质量发展,才是长久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