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闻咨询》梳理资料发现,在2024年预算收入最高的10家医院中,70%的医院今年有新开放的院区或有在建的新院区,顶尖医院的床位数仍在持续上涨。
(图2:2024年全国预算收入前10公立医院的院区建设情况)
一方面,长三角地区顶尖医院的扩张脚步加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下称"复旦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下称"瑞金医院")均有新院区项目正在建设中。
另一方面,在四川、河南两省,原本床位数规模就较大的"超级医院",延续了规模扩张的一贯风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的锦江院区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2024年双双有新院区开诊,同时又有在建或扩建的院区。
陈钧指出,"2024年以来,在沿海地区或省会以上城市,普遍认为应按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的角度来进行规模的扩张和外延,这对全国医疗水平天花板高度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未来分级诊疗和地方医疗水平的提高来讲,还是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一些顶尖医院囿于土地不足或当地财政的投入力度不同等现实因素,在现实中,扩张的方式也"花样百出"。
例如托管模式。陕西省⼭阳县卫⽣健康局原副局长徐毓才介绍,"新医改以来,三甲综合医院托管小医院的模式推广开来,一种是签订托管协议,在被托管的医疗机构收入中提取2%~3%的费用;另一种是全面托管,大概率实现了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以华西医院为代表,跨省、跨市的分院建设也十分常见。2023年12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统筹,华西医院牵头运营的华西厦门医院正式投入运行。而在四川省内,华西医院牵头的领办型医联体已扩张至12家医院,华西医院与这些地市级的医院管办分离、核算分离、医保分离,领办医院挂牌华西分院,华西医院为其提供管理干部和主要学科主任等人才支持。
此外,上海一批头部医院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老年医学中心等项目。
陈钧指出,这些所谓的分院建设,关键要看是否在同一预算主体名下。他透露称,"比如中山医院的老年医学中心,跟本院就是两个法人,账目是独立的,二者会产生医院之间购买服务的费用,但这只构成中山医院收入来源的一小部分。"
如此持续扩张床位、收入快速增长,在医保基金紧平衡的背景下,头部医院的持续膨胀是否值得忧虑?
例如,2022年郑州市医保基金总支出为183.42亿元,而郑大一附院当年的预算收入却达到超200亿元。一家医院的预算收入几乎与一个城市的医保基金支出相当。
对此贺滨认为,"医保基金考虑的是整体情况,未必关注某一家医院的费用有多高。对于当地医保局来讲,可能更关注这种一家独大的格局,对医院和医保局之间的谈判博弈关系的影响。"
多位专家指出,更迫切的问题在于,头部医院扩张、医疗资源集中带来的虹吸效应,对分级诊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陈钧表示,目前卫生总费用流向省会以上城市公立医疗机构的比重明显偏高。
在医院扩张形成大规模床位的存量后,要维持这一存量,医院的收入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成本。陈钧解释道,"现在各地政策要求,医院把4人以上病房升级为2~3人间病房,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病房品质,另一方面其实也为了间接缩减实际的床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