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年来最早冬至,今年碰上了,牢记6习俗4禁忌

2024-12-20 11:25  头条

冬至一到,饺子一吃,大家就开始讨论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 这其实是个有点"玄学"的话题--要说冷吧,冬至可是地球上北半球最冷的时间段;要说不冷吧,农谚还不信邪,直接告诉你:冬至天晴,三九暖烘烘。

但话说回来,古人真是观察天象和生活的高手。几句顺口溜,硬是总结出了不少靠谱的"天气预报"。关键是,这些话你听着吧,还带点"农科院附体"的味道。

比如,"冬至太阳笑,春节要脱袄"。这是在说,如果冬至这天大晴天,春节期间你可能就不用裹得像只熊。然而,春捂秋冻的大道理没忘记,谚语还顺便提醒你:冬至晴天,虫害可能多,来年农作物的日子不一定好过。

至于"冬至若晴,三九暖烘烘",直接揭示了冬至和接下来天气的微妙联系。按科学解释,这就是因为冬至的天气,能影响后续冷空气的积累和移动,晴天就暖,阴天刮风就冷。这么说来,老天爷的"脾气"还真是能决定我们后半个冬天怎么过。

有趣的是,今年的冬至还创了个128年的纪录:最早冬至。听上去好像是个挺"了不起"的事儿,其实呢,就是2024年的冬至比平时提前了一点点,卡在12月21日下午五点过了。不过要牢记6习俗4禁忌。

6习俗:

1、祭祖,华夏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老百姓在冬至节气已经结束了各种农忙工作,很多人都开始享受丰收的果实,同时也不会忘记给祖先和各路神灵都备上一份祭品。

2、吃饺子,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习俗: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里有一个故事,据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回家祭祖,发现老百姓饥寒交迫,衣不蔽体,就想办法做了饺子帮助大家御寒,据说是一种药膳,人们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为了感谢张仲景,人们有在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3、吃汤圆

北方人遇到节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在南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寓意"圆满","团团圆圆"。

4、回婆家

在古代,民间有这样的俗语:"过个冬,去个公"。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古代的风俗人情,媳妇儿在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回到婆家,不能住在娘家。

5、喝羊肉汤

羊肉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美食,在古代,人们是很少有机会吃到羊肉的,而且羊肉富含营养,人们在冬至吃羊肉喝羊肉汤的习俗也是源于汉高祖刘邦,后来人们纷纷效仿。

6、赠鞋

冬至到,天气更加寒冷,给长辈赠鞋,表达了一种情感的关怀。在古代社会中,鞋子不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人们还相信冬至赠鞋可以带来好运与吉祥,为长辈的健康与长寿祈福。

4禁忌:

1、忌回娘家

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团圆,嫁出去的女儿不宜回娘家。按老一辈的说法,这会引发家庭风波,带来不利影响。再说,这天外面天寒地冻,出远门容易生病。

2、忌夜间出门

冬至是一个祭祀的日子,人们会给先人们扫墓添坟,因而民间认为这天晚上尽量别出门,不然"阴气"重,可能会碰上脏东西,因此大家要早早休息,养精蓄锐。

3、忌同房

在民间看来,夫妻在这一天是不能同房的,原因是冬至阴气最重,阳气反遭压制,同房不利于阴阳调和。

4、忌借钱

今年的冬至是"破日",而这一天是忌回向别人借东西的,不然容易给别人带去厄运,而自己也尽量别去借他人物品,特别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