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美股一开盘,英伟达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市值突破5万亿美金的公司。
一天前,在GTC D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展示出来自AI的强劲需求。比如,他表示,今年及2026年,Blackwell和Rubin架构芯片可带来的收入超5000亿美元,这个收入将来自2000万颗GPU。5000亿美元收入将是2023年~2025年Hopper架构芯片所带来收入的5倍。
在演讲中,黄仁勋又一次驳斥了AI泡沫论。
他当然要驳斥,作为AI时代核心资源--GPU的卖铲人,英伟达一手掌握稀缺资源的定价权。可以说,英伟达的市值取决于市场对于美国AI未来的乐观程度。
然而,伴随着英伟达5万亿市值的到来,"AI泡沫论"的质疑声音也空前高涨。
这,要从一笔关联交易说起。
9月22日,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一笔高达1000亿美元的巨款。作为"回报",OpenAI承诺了一份价值10GW GPU的超级订单。
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方式,瞬间引发了资本市场对AI泡沫的更深担忧。
近日,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华盛顿演讲中表示,全球股价在对AI提升生产率潜力的乐观情绪推动下飙升,但金融状况可能"突然转向",当前估值"正逼近25年前互联网热潮的水平",如果市场发生剧烈回调,将拖累全球增长。
英国央行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也表达了类似担忧。其最新季度报告称,美国股票市场"在若干指标上显示估值过高",尤其是集中在AI相关科技公司。而这种高度集中使市场在AI预期降温时特别容易受到冲击。
在这场游戏中,英伟达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钱从左口袋进,右口袋出。这究竟是通往未来的高速公路,还是一场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更盛大的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