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9年11月,就有领导同志预言:"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
从今天的视角看,这"另外两个冷战"其实很好理解,第一个是意识形态冷战,第二个即地缘经济冷战。
以中国人熟悉的"第一岛链"为例,今天"第一岛链"仅仅是一个军事地缘概念吗?
显然不止,它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科技岛链""产业岛链",美国希望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进行整合,重新布局产业链基地,实现另一种形式的对华封锁。
除科技产品外,战略资源也是地缘经济博弈的关键因素,如:石油、天然气、重要矿产、水和粮食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输油/输气管线和海上航路。

如果两岸统一,则极端场景下日韩只能走菲律宾以东的"东线"北上,中国对其海上生命线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汉语里有"左右逢源"和"左右为难"两个词语,在一个愈发清晰的平行世界里,哪些国家或领域会"左右逢源",哪些又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呢?
首先,脱钩对于当事方来说都是不利的,无非是杀敌一千自损多少的问题。
如果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继续加剧,那么同时在这两个市场做生意的公司(如:苹果、沃尔玛、通用、福特、特斯拉、波音等)面临的压力只会增加,中国对美出口也会受影响(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工器材、日用机械、家用电器、汽车及其零配件为我国对美出口的重点行业)。
其次,一些地缘位置重要、涉及关键产业的国家或地区将面临两难选择。
最典型的例子即"半导体联盟",美国试图威逼利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和荷兰等地的企业"二选一",放弃中国大陆市场。
与之相较,印度和东南亚由于产业技术层次不高,并不属于脱钩断链的重点领域,反而趁机承接了不少转移自中国的产能,在这一波地缘经济格局重塑中收获颇丰。
另外,像沙特、阿联酋等几个中东产油国,它们凭借能源出口和充沛的财力在中美之间游走,同样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