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转让技术,俄罗斯就提高70%报废税?没有永远的朋友!

2024-09-27 10:11  头条

"市场换技术"策略行不通,俄罗斯就干脆换个方式,对中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俄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主席维塔利·曼克维奇日前呼吁中国车企来俄罗斯建厂。曼克维奇称,俄罗斯相比较中国,在劳动力、资源成本和电力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诚然曼克维奇的构想非常完美,但是想要落实难度异乎寻常的高。

举例说明:俄罗斯的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属于末端,偌大的俄联邦竟然容不下一个"唐人街";俄罗斯税务和行政部门,经常以"突击检查"的名义骚扰企业,尤其是外国企业,在这方面中企可是有过血的经验教训的。

再者,发展工业,需要广袤的市场、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良好的基建基础,上述条件俄罗斯要么缺失,要么干脆没有,如此中企落户俄罗斯,前途自不用说。

可能这样写恐有失偏颇,然而事实是,即便中俄关系"如胶似漆",但涉及到投资事宜,中方比任何时候都谨慎。

值得一提:为迫使中企来俄罗斯建厂,俄方甚至祭出了税务工具。如俄方就宣布,将逐步提高特种车辆、卡车、乘用车、客车、载重汽车的报废税,使得时下的税率相比较之前,至少提高了70%-85%。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自然无法容忍市场都给了中企,而中企仍然拒绝在俄罗斯建厂,转移生产链,因为这和大家印象中的"市场换策略"根本不搭杠,俄罗斯似乎吃了被中国"拿捏"的暗亏。

但老莫要说的是,俄罗斯应该感谢中国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俄罗斯稳定"战时经济",否则因为关键货物的短缺,可能引发俄国内恶性通货膨胀,届时或许不用美欧出手,俄罗斯就先倒下了。

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学玩得好的国家,百姓一般吃香喝辣;经济学玩的糟糕透顶,百姓就只配吃糠咽菜。普京政府守着这么大的家业,却无法帮助国家完成工业化,让俄罗斯成为世界顶级强国,终归是一种憾事。

至于中国帮助俄罗斯快速成长,这种想法最好早早就打消,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在哪里都说得通,自古皆然。中国车企拒绝来俄罗斯建厂,西方又主动撤离俄罗斯市场,那么俄罗斯的前景基本已经注定。

前景一:俄罗斯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缺钾肥,俄罗斯就敞开供应,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换得融入中国供应链的珍贵机会。如果俄罗斯有其他想法,那么不好意思,中方也就不玩了。毕竟世界上能够提供资源的国家非常多,俄罗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前景二:俄罗斯除了看向东方,别无他法。

基于和美西方对抗的现实背景,俄罗斯只能向中方看齐,尽管这非出自俄罗斯人的本愿。可话说回来,俄罗斯还有选择嘛,看看联合国大会,支持俄罗斯的国家,是否仅限白俄罗斯、朝鲜、伊朗等少数穷国弱国。

前景三:中国充其量在俄罗斯构建一些汽车配件厂,让普京的面子能够说得过去。

这般做法有个好处,既不会伤害中俄友谊,又能让普京对内有所交代。因为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关乎中国拒绝对俄转移产业链的说法喧嚣至上,很多俄罗斯民粹主义者坚持认为,俄罗斯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不公平,俄罗斯只是中国的"配角"。

前景四:俄罗斯愈发的黯淡无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让自己拥有类似中国的燃油汽车生产链、电动汽车生产链、高铁生产链、盾构机生产链、芯片生产链、大飞机生产链,俄罗斯须得先行优化制度,让所有人理解发展的意义以及为完成工业化所要付出的成本。

遗憾的是,俄罗斯出生率节节走低、年轻人口拒绝进入工厂,政府又对于先行发展国防还是民用产业犹豫不决,这不免让俄罗斯错失"中国低端产业链对外转移"的黄金机会。看看人家越南、孟加拉国、墨西哥、土耳其,哪个不是上赶着要求中国投资。

安身才能立命,睦邻才能友好,这么简单的道理用不着中方反复向俄罗斯解释。希望普京政府能够顺应形势,认识自身的不足,安安稳稳的搞资源和能源出口吧。至于发展工业,尤其是尖端电子产业,俄罗斯人还是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