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美国曾许诺的巨额贷款援助,实际上严重缩水,远不足以填补对华市场流失的空缺。
这一实打实的教训,让立陶宛"叫苦不迭"。
该国总统瑙塞达后续承认在涉台问题上"犯了一个错误",还多次表示台当局应该把"代表处"的名字给改回去,以稳定立陶宛跟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
而这种"得不偿失"的结局,成为爱沙尼亚处理涉台问题时,重要的政治参照。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爱沙尼亚的经济结构与立陶宛十分相似,都非常依赖出口,而且近年来,爱沙尼亚对华贸易呈现明显增长态势。

中方对爱沙尼亚扩大免签
这一经济现实,也让爱沙尼亚在处理涉台问题时,不得不考虑中国大陆的反应。
有知情人士就透露称,爱沙尼亚担心效仿立陶宛的话,可能会遭到中方的反制,而且一旦捅出篓子,很难得到欧盟成员国的帮助。
这其实也反映出了一个现实:过去部分欧洲政客习惯于炒作涉台问题,并将之视作为"低成本的政治筹码",但立陶宛的遭遇让各国看清了--触碰中国核心利益,将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再加上当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欧洲经济全面承压。在此背景之下,没有哪个欧洲国家愿意为了配合台当局表演,而牺牲自身利益,更不愿因此与中国大陆交恶。

赖清德
总的来说,立陶宛的前车之鉴,算是给其他欧洲国家敲响了警钟: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尊重他国核心利益、遵守国际共识,既是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明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