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露了怯,一旦中美打响第二轮“贸易战”,后果美国承担不起(2)

2025-10-14 18:09  头条

科技领域的 "回旋镖效应" 只会更加猛烈,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升级芯片管制,以此来遏制中国技术发展,然而这种技术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创新进程。

今年9月,华为宣布了多颗新的昇腾芯片,基于自研的低成本HBM,可以实现一年一次的算力翻倍,而这些芯片和技术,将在明年和后年陆续上市。

未来当中国芯片具备竞争力后,美国企业将很难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消费端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2018年的关税战已让美国家庭每年多支出831美元,几乎抵消了减税收益。

如今若关税范围扩大到更多日常商品,通胀压力将直接压垮本就疲软的消费信心。

芯片技术

除此之外,贸易战的硝烟一旦再起,美国精心维系的盟友体系将加速瓦解。

即便欧盟内部存在分歧,但在经济利益面前,各国对美不满已逐渐凝聚成共识。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测算,若美国加征关税全面落地,欧盟经济第一年将萎缩0.4%,这种损失必然转化为对美外交的强硬立场。

东南亚不会再成为美国 "脱钩断链" 的棋子,反而会成为国际贸易秩序的维护者。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贸易已超越美国,而东盟也早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如今这种趋势只会进一步加强。

美国的关税大棒,将让东南亚更坚定地与中国实现经济绑定,特朗普倘若想让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最终只会发现自己被排除在区域合作之外。

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合作

历史早已给出警示,1930年《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报复,导致美国出口暴跌超60%,加剧了大萧条恶果。

如今全球供应链深度嵌套,关税的破坏力会被成百上千倍放大。

前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官员就明确警告称,比起特朗普的即兴策略,中国的布局更加长远,现在的中国正在向全世界表明,自己有能力在关键领域对美国"卡脖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第二轮贸易战,无异于自毁长城。

特朗普的 "露怯" ,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他清楚美国经济早已经不起关税折腾,明白盟友不会再无条件追随,更知晓中国已构建起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中美关系

第二轮中美贸易战从来不是 "敢不敢打" 的问题,而是 "能不能承受后果" 的问题。

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最终伤害的只会是美国的企业、消费者与全球信誉。

特朗普的犹豫,恰恰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贸易战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美方倘若一意孤行,最终只会加速霸权体系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