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们的担忧与美国的命运:历史地剖析“特朗普现象”(5)

2025-11-07 17:54  澎湃新闻

四大护栏为什么未能阻止特朗普上台?

特朗普之所以能两次上台执政,是因为前文提及的国父们所设计的防止出现"暴君"的"护栏"出现了问题。除了分权制衡体制虽然也受到特朗普的挑战但还大体完好外,其他三根护栏要么已经被拆除,要么受到削弱和锈蚀。

被拆除的护栏是旨在过滤大众激情的间接民主制。首先是选举人团制度的变化。在早期,各州的总统选举人多由州议会选出,而且选举人可以自由投票,不需要遵从本州选民的意志。但是从19世纪30年代"杰克逊民主"时期开始,选举总统的选举人开始逐步改由各州的普通选民选出,而且选举人必须遵从所在州普选的结果,不再能自由投票。也就是说,总统选举形式上还是间接选举(形式上由各州的总统选举人在总统大选年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最终投票选出总统,转年1月6日由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正式统计并认证),但实质上已经是直接选举了--选举人团投票和国会开票已经变成一种宪政仪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选民在选票上勾画的是各政党推荐的总统候选人的名字而不再是选举人的名字。其结果就是国父们所设计的旨在过滤大众的激情和非理性的过滤网--间接民主制--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不仅如此,在两党党内初选过程中,总统候选人也开始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不再采取早期那种由本党大佬决定总统候选人的形式。选举人团制度和党内初选制度的改变导致政党候选人越来越需要迎合普通党员的诉求和需要,更容易受到民粹力量的影响。1917年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联邦参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取代此前由州议会选举的制度。这些事态表明民主化潮流已经让国父们最初设计的间接民主体制不复存在。

那么,为什么选举人团制度的变化早在19世纪中期就发生了,直到2016年才出现国父们所担心的情况呢?这主要归功于媒体发挥了筛选和过滤的作用。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以及NBC、ABC、CNN等精英媒体控制着美国的舆论,这些媒体的从业人员受到严格的专业训练,本着专业精神和客观中立的原则进行报道。同时美国媒体生态的高度竞争性促使这些媒体珍视自己的声誉,一般不会散布谎言和阴谋论,更不会把特朗普这样的人物打造成全国性的政治人物。这种媒体生态让主流媒体起到了过滤民情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煽动家崛起为全国性的政治领袖。从美国立国到21世纪初期,精英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在监督公共权力、防止民粹主义壮大、维护美国民主体制稳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媒体生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传统主流媒体的衰落。最新的民调表明,仍然相信主流媒体并通过主流媒体获取信息的人越来越少(有报道称只有不到10%的美国人还信赖主流媒体),绝大多数美国人都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导致所谓的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各种假信息和阴谋论到处流行,获取真相越来越困难,人们甚至已经不在意真相。在很多人眼里,媒体的价值已经不是提供事实和真相,而是获取情绪价值。这为野心家和民粹分子进行草根动员提供了绝好的机会。特朗普两次都是借助社交媒体竞选成功的,特别是在2024年的大选中,社交媒体的作用尤为巨大。可以断言,没有社交媒体的崛起,就没有特朗普的上台。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各种阴谋论、极端言论、谎言和所谓"另类真相"的汇聚地和愤怒、妒忌、仇恨等情绪的发泄口,成为滋长反智主义的温床,民主治理所需要的理性辩论和温和的声音越来越稀缺。用奥巴马的话说,社交媒体已经对美国民主构成巨大威胁。实际上历史上的每一次通信技术革命都会对民主体制构成冲击。想象一下,没有无线电广播技术,希特勒不可能上台。正是收音机让希特勒散布种族主义仇恨的煽动性演讲传遍德国。而约翰·肯尼迪能成为美国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视的发明和普及,1960年尼克松和肯尼迪的电视辩论--美国历史上首场总统大选电视辩论--极大地提高了肯尼迪的支持率。

1960年9月26日,美国芝加哥,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参议员约翰·肯尼迪在总统候选人全国电视辩论中交锋。视觉中国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