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两者特性具有较高的重合度,使得养老金具有很大的潜力转化为耐心资本,通过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直投项目等方式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
我国养老金参与股权投资的现状
我国养老金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三大支柱构成。社保基金作为储备基金,也是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纳入广义口径的第一支柱。
1.社保基金股权投资紧跟国家导向,取得良好收益
社保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和调剂。2023年末,我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3.01万亿元。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社保基金在股权投资方面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股权投资范围逐步放宽。最早2001年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社保基金投资范围较窄,不含股权投资。2005年、2008年,财政部和人社部以专项批复的形式,允许社保基金进行实业投资和股权基金投资。2023年12月,财政部联合人社部出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此前专项批复进行整合,明确直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纳入投资范围,并规定直接股权投资、非上市公司优先股合计投资上限为20%,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合计投资上限为10%。
二是股权投向紧随经济发展和时代需要。早期社保基金主要以直投形式参与大项目投资,以大资金推动国家重点企业的改制或改革试点,如2005年前后投资四大行,推动银行改制上市。后期则逐步拓展投资领域,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新能源、双碳等重点行业投资,先后直投了国家管网集团、中粮福临门、中广核风电等;另一方面加强与PE/VC合作,以股权投资基金的形式投向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近两年,社保基金更加聚焦于落实国家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部署,积极发挥国家队示范引领的作用,先后设立了中关村自主创新、长三角科技创新、大湾区科技创新三支专项基金,规模合计150亿元,支持区域内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