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尽快建成上合开发银行有多重重要意义!(4)

2025-09-02 10:45  头条

专家视角: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顾问阿马蒂亚·森指出:"上合开发银行的成立,标志着全球南方国家开始构建自己的金融体系。这将改变南北关系的不对称性。"

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前主席卡洛斯·费尔南德斯认为:"上合组织的金融合作模式为拉美国家提供了新选择。我们不必再依赖西方金融机构。"

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伊丽莎白·西迪罗普洛斯强调:"这是非洲发展融资的转折点,我们将首次能够按照自身发展优先性获得资金支持。"

2. 多极世界的制度性支撑

上合组织成员国GDP总量占全球23%,人口占44%,却长期缺乏相应的制度性话语权。开发银行的成立,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形成战略互补,共同构建"非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0年,这两家机构的贷款规模将超过世界银行,成为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新支柱。

专家视角: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丹尼尔·罗森指出:"上合开发银行的崛起,标志着全球金融权力向多极化转移。西方主导的体系正在失去垄断地位。"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中村健二认为:"上合组织的金融合作模式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未来的国际秩序将更加多元。"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特别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评论道:"这是对西方主导秩序的'制度性反击',标志着全球权力格局的根本性转变。"

3. 文明互鉴的实践平台

从"一带一路"到"数字丝绸之路",从"绿色能源合作"到"文明互鉴论坛",上合组织正在证明:不同文明形态可以兼容并包。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峰会上所言:"我们不是在复制西方模式,而是在创造属于全人类的新选择。"

专家视角:

英国剑桥大学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爱德华·吉本指出:"上合组织的实践证明,文明多样性可以成为合作的基础。这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泽厚认为:"上合组织的文明互鉴模式,正在书写一种超越'文明冲突论'的新历史。"

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前主任主任斯瓦潘·达塔强调:"天津峰会展示了亚洲智慧如何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即通过包容而非排斥来实现共同发展。"

结语: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东方方案

天津峰会的两大成果,标志着上合组织正从"危机应对者"转型为"规则制定者"。在全球化遭遇逆流、文明冲突加剧的今天,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和上合开发银行,为世界提供了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东方智慧--通过制度性合作而非零和博弈,实现文明共生与共同发展。

正如《天津宣言》所昭示:"我们坚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终将在欧亚大陆的实践基础上,照亮整个地球村。"在2025年这个历史性节点,上合组织用行动证明:一个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为核心的全球治理新模式,正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