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尽快建成上合开发银行有多重重要意义!(3)

2025-09-02 10:45  头条

2. 金融主权的制度性保障

该银行采用"一国一票+项目否决权"机制,彻底打破IMF的"加权投票权"体系。以俄罗斯为例,其在IMF的投票权仅占6.3%,而在上合开发银行中拥有平等决策权。这一设计将有效遏制"金融殖民主义",例如在2024年阿富汗重建中,银行拒绝接受西方附加的政治条件,独立审批12亿美元援建资金,展现了发展中国家自主决策的底气。

专家视角:

牛津大学经济学者迈克尔·斯宾塞指出:"上合开发银行的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创新。它避免了'华盛顿共识'的弊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真正的金融主权保障。"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谢尔盖·卢金强调:"这一机制打破了西方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未来,上合组织可能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平行体系'。"

非洲开发银行前行长唐纳德·卡贝鲁卡评价道:"这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自主的重要里程碑,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摆脱条件性贷款的新选择。"

3. 货币主权的突破性尝试

银行将发行"上合币"作为结算货币,初期占比30%(人民币、卢布、卢比、里亚尔各占7.5%)。此举可逐步替代美元在区域结算中的主导地位。2025年尼日利亚与上合开发银行签署20亿美元贷款协议,用于建设跨撒哈拉铁路网,成为首个采用"上合币"结算的非洲国家。据测算,这一模式可为成员国节省汇兑成本超15亿美元/年,为"去美元化"提供制度性支撑。

专家视角:

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学教授李明江指出:"上合币的推出是区域货币合作的里程碑。它不仅挑战了美元霸权,更为多边金融合作提供了新范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认为:"上合币的国际化进程将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预计到2030年,其在区域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将超过40%。"

伊朗中央银行前行长阿克巴尔·科姆贾尼表示:"这是对美元霸权的直接挑战,为受制裁国家提供了新的金融生命线。"

三、国际格局重构:从"边缘地带"到"中心舞台"

天津峰会的成果标志着上合组织正从欧亚大陆的"安全共同体"转型为全球治理的"系统性参与者"。

1. 南北关系的再平衡

通过开发银行,上合组织为非洲、拉美国家提供"去美元化"融资选项。2025年,尼日利亚、秘鲁等国已与上合开发银行签署总额达5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贷款协议,用于建设跨撒哈拉铁路网和南美绿色能源走廊。这种"南南合作2.0"模式,将重塑全球南北关系的权力结构,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制度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