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重塑全球秩序的东方实践
2025年9月1日,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灯火通明,上海合作组织(SCO)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这里落下帷幕。中国国家主席以《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为上合组织的发展注入新的战略动能。此次峰会不仅通过《天津宣言》和《未来10年发展战略》等24份成果文件,更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和成立上合开发银行两大历史性决策。这标志着上合组织从区域安全合作平台,迈向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系统性参与者",为破解当前国际秩序的"三重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了东方智慧与制度创新。
一、"全球治理倡议":对抗霸权主义的制度性突破
在百年变局与地缘冲突交织的背景下,美国主导的"民主对抗威权"叙事愈演愈烈。仅2024年,美国对上合成员国实施的制裁就达1200项,其中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制裁导致其经济损失超600亿美元。而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以"反对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和霸凌行径"为核心,直指西方霸权主义的要害,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制度性话语权开辟新路径。
1. 多边主义的范式重构
全球治理倡议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但更进一步提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例如,在气候治理领域,上合成员国贡献了全球45%的碳排放量,却长期被排除在《巴黎协定》决策机制之外。天津峰会通过《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首次将"碳关税公平性"纳入议题,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移资金,这一突破性提案使上合组织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规则制定者。
专家视角: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烈·卢金强调:"上合组织正在重新定义多边主义的边界。它证明,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是对现有秩序的修补,而是创造新的可能性。"
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戴维·霍尔德认为:"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是去中心化权力结构。这种模式如果成功,将动摇西方主导的'俱乐部多边主义'根基。"
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苏珊·乔治指出:"倡议所倡导的包容性决策机制,是对现行排他性治理体系的根本性质疑,代表了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