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持续三年!欧洲内部对是否派兵援乌纠结不已(5)

2025-02-21 15:02  环球时报

美国新政府已执政满一个月,其采取了与以往显著不同的对欧外交理念与实践。减少对欧责任和花费、强力推进防务欧洲化进程、加强与俄对话等等举措,为欧洲安全重塑反而提供了较大灵活空间,更为乌克兰危机得以缓解创造出可能性。乌克兰危机各相关方能否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重构和平、扩大稳定,的确考验着决策者们的智慧。乌克兰危机的化解之路注定不会顺畅,复杂问题很难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因为,谈判进程面临各种重大挑战。

首先,谈判参与方是否兼顾到各相关利益方。美方以美俄为中心的谈判策略单纯考虑到了大国需求,欧洲国家和乌克兰目前被排除在事关欧洲重大安全议题磋商进程之外,既会引发相关方不满,更会导致出现一种"强加的和平"局面,使得此种和平难具可持续性。

其次,俄罗斯在欧洲安全架构中的地位问题。鉴于北约主导下的欧洲安全架构将俄置于欧洲之外,俄方不接受北约在欧洲强化功能的任何合法性。这也是乌克兰危机爆发根源所在。美方在刚结束的慕安会上不满欧洲的言行,意味着北约未来将遭遇一场深刻危机。北约能否演变或削弱至俄方能接受的程度,将是美俄后续会谈能否实现保持欧洲持久和平目标的关键衡量因素。

第三, 乌克兰能否确立永久中立地位问题。乌方寻求与北约结盟,导致俄乌之间深刻敌对。当前美方明确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任何可能性的立场,与乌方相关政策以及美国数任前总统政策立场截然对立,美方对外政策"翻烧饼"已尽人皆知,如乌方呈现当前技术性中立而未来战略性入盟的政策态势,接下来所有美俄等各方会谈就变成了"休战"而非"终战"安排。第四, 美国对欧安全承诺的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以其"跨大西洋盟主"身份主导了欧洲安全的构建进程。但不久前美方在慕安会上对美欧共同价值观"刨根式"质疑,及断然抛开欧洲与俄谈乌克兰危机的作为,预示着美对欧安全承诺可能发生重大转变,由此带来欧洲安全政策的弱北约化、回归国家化以及欧盟主导化各选项,会同时相互碰撞。美国由欧洲安全之"锚",向欧洲动荡之"源"的功能调整,很可能令此次美俄谈判带来的不是欧洲和平,反而是欧洲的更大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