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吃猪油能补钙养生"……在不少老一辈的认知里,猪油是厨房中的"养生法宝",甚至有人不顾血脂问题坚持食用。然而在现代健康理念中,猪油却常被贴上"高油高脂""易致心血管病"的标签。这两种极端认知究竟孰是孰非?今天,我们结合权威营养学研究和膳食指南,带您看清猪油的"真面目"。

修正你的养生误区,心血管,全民健康dou起来,心血管病,便秘,心脏病,万物随新动,药品,护手霜,陶弘景,高血脂
先破谣言:"猪油等于五副药"是夸张误导
"猪油入药"的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中医典籍中确有猪油润肠通便、滋润肌肤的记载,比如《本草纲目》提到"猪油甘,微寒,无毒,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但这并不等同于"一勺猪油抵五副药"。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注册营养师王兴国指出,中医对猪油的应用多为配伍入药或针对特定病症,且有严格的用量和炮制要求,绝非日常炒菜食用就能达到"药效"。现代营养学更明确,猪油本质是动物脂肪,其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和胆固醇,无法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将其功效夸大为"五副药",既违背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也不符合现代科学认知,容易误导公众过量食用。

修正你的养生误区,心血管,全民健康dou起来,心血管病,便秘,心脏病,万物随新动,药品,护手霜,陶弘景,高血脂
客观看待:吃猪油的5个潜在益处
抛开夸张宣传,猪油作为一种天然食材,在合理食用的前提下,确实存在一些营养优势,这些也是它能在厨房流传百年的原因:
1.提供优质能量,维持生理功能:猪油中脂肪含量约99%,每100克猪油可提供897千卡能量,远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能为身体活动、细胞修复提供能量,还能保护内脏器官、维持体温稳定。
2.富含脂溶性维生素,促进吸收:猪油中含有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必须借助脂肪才能被人体有效吸收。比如维生素A对维持视力健康至关重要,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适量食用猪油可辅助这些营养素的利用,尤其适合饮食中蔬菜、动物肝脏摄入不足的人群。

修正你的养生误区,心血管,全民健康dou起来,心血管病,便秘,心脏病,万物随新动,药品,护手霜,陶弘景,高血脂
3.改善食物风味,提升食欲:猪油在高温下会产生独特的香气物质,比如醛类、酮类化合物,用其炒菜、拌饭能显著提升食物口感,尤其适合食欲不振的老人和儿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显示,猪油的风味物质稳定性优于植物油,烹饪时香气更持久。
4.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并非"全坏":很多人认为猪油全是饱和脂肪酸,实则不然。数据显示,猪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5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可达45%左右,与橄榄油中的油酸含量接近。单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帮助调节血脂平衡。
5.传统工艺下安全性较高:正规渠道的猪油多由猪板油熬制而成,加工环节简单,不添加反式脂肪酸、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相比部分氢化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在天然性上更具优势。

修正你的养生误区,心血管,全民健康dou起来,心血管病,便秘,心脏病,万物随新动,药品,护手霜,陶弘景,高血脂
警惕风险:过量食用猪油的5个危害
猪油的益处建立在"适量"基础上,一旦食用过量,其高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特性就会凸显健康风险,这也是现代营养学提醒控制猪油摄入的核心原因:
1.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猪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40%,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建议,成人每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0%。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会促进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当"坏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23年研究显示,每日饱和脂肪酸摄入超标的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比达标人群高32%。
2.导致肥胖及代谢问题:猪油热量极高,10克猪油的热量约等于半碗米饭。若日常烹饪中大量使用,易造成能量过剩,多余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引发肥胖。而肥胖又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重要诱因,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肥胖人群中,有30%以上存在长期大量食用动物油的习惯。

修正你的养生误区,心血管,全民健康dou起来,心血管病,便秘,心脏病,万物随新动,药品,护手霜,陶弘景,高血脂
3.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脂肪的消化需要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协同作用,过量食用猪油会加重肝胆和胰腺的工作负荷。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儿童或患有胆囊炎、胰腺炎的人群,易引发腹胀、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4.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若食用来源不明的猪油,比如病死猪炼制的猪油,可能含有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等有害物质;即使是正规猪油,反复高温熬制或储存不当,也会产生丙烯酰胺、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增加健康风险。
5.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平衡:虽然猪油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但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维生素A、D在体内蓄积,引发中毒反应,比如维生素A中毒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皮肤瘙痒等症状。

修正你的养生误区,心血管,全民健康dou起来,心血管病,便秘,心脏病,万物随新动,药品,护手霜,陶弘景,高血脂
科学食用:4个方法让猪油"扬长避短"
拒绝"非黑即白"的认知,猪油并非完全不能吃,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食用方法。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以下4点需牢记:
|
正确食用方法 |
具体做法 |
核心原理 |
|
控制食用分量 |
每日烹调用油总量控制在25-30克,猪油占比不超过1/3,即每日不超过10克(约2茶匙),每周食用不超过3次 |
避免饱和脂肪酸和热量摄入超标,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烹调用油的总量要求 |
|
搭配植物油食用 |
用猪油炒菜时,可搭配亚麻籽油、菜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比例为1:2 |
实现脂肪酸互补,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整体摄入比例,保护心血管健康 |
|
选择优质猪油并正确储存 |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猪油,或用新鲜猪板油自制;熬制后密封冷藏,储存时间不超过1个月,避免反复高温加热 |
减少有害物质残留和致癌物质产生,保证食用安全 |
|
根据人群调整食用策略 |
健康成年人可适量食用;高血脂、心血管病、肥胖、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应尽量少吃或不吃;消化功能弱的老人儿童需控制用量 |
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健康风险,实现个性化膳食管理 |

修正你的养生误区,心血管,全民健康dou起来,心血管病,便秘,心脏病,万物随新动,药品,护手霜,陶弘景,高血脂
理性看待食材价值,均衡膳食是核心
猪油既非"养生神药",也不是"健康毒药",它只是万千食材中的一种,其价值取决于食用方式和食用人群。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无需像老一辈那样依赖猪油补充能量,也不必因过度追求"健康"而完全拒绝其风味。
真正的健康饮食,核心在于均衡搭配--无论是猪油还是植物油,都应控制总量;无论是肉类还是蔬菜,都需合理配比。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建立多样化的膳食结构,才是守护健康的根本,而非纠结于某一种食材的"功效"或"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