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已经进入关键时刻,就在很多人都以为美方已经底牌尽出,再无力顶住中方反制措施的时候,特朗普却是突然变招,直接对华再打出三记"重拳",试图一举扭转中美态势。而除此之外,新加坡媒体近日也是公开披露,美国手中可能还有"大杀招",奉劝中方别还手,对美妥协。那么,特朗普到底对华又采取了哪些报复措施,新加坡口中所谓的"大杀招",又到底是什么呢?

关税喊涨 155%:看着硬气,实则难行
10 月 20 号,特朗普跟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碰面时说,要是这次跟中国谈不拢所谓的 "公平贸易协议",从 11 月开始就把对华关税提到 155%。
这话听着挺凶,其实正好暴露了美国的焦虑:中国已经连续五个月没买美国大豆了,阿根廷还借着取消出口税抢了美国的市场,美国那些种庄稼的地方现在正愁着豆子卖不出去,急着找办法破局。

但这关税真要涨上去,没那么容易。首先,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最高关税是依据 301 条款定的 25%,要涨到 155%,得国会先通过法律才行。
之前特朗普政府拿《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当依据,搞过针对多个国家的普遍性关税,结果联邦上诉法院说这是违法的,现在想再搞这么高的关税,法律上就绕不过去。
其次,关税涨了,最后掏钱的还是美国企业和老百姓。哈佛大学做过研究,2025 年因为关税,美国进口的东西价格涨了 4%,本国生产的东西也涨了 2%,算下来每个美国家庭一年差不多要多花 1300 到 1600 美元。

而且中国早就不是以前那样依赖美国市场了,这几年一直在拓展其他市场,到 2025 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比已经降到 12% 了,反倒是东盟、中东这些新兴市场,帮中国外贸多增长的部分里,65% 都是它们贡献的。美国想靠关税压中国,其实是在给自己人添负担。
美澳凑钱搞稀土:想摆脱中国,没那么容易
为了不再靠中国的稀土,特朗普和阿尔巴尼斯签了协议,打算各自拿 30 亿美元出来,一起建稀土产业链。协议里提到要在澳大利亚西澳建镓精炼厂,北领地搞诺兰斯项目,还说能拉来 50 亿美元的私人投资。但这事儿看着热闹,实际推进起来全是坎儿。

先说技术和产能的问题。全球 92% 的稀土加工活儿都在中国做,而且从挖矿到生产永磁体,整个产业链的技术中国都攥在手里。澳大利亚虽然有稀土矿,但他们的莱纳斯公司,还得把稀土氧化物运到中国来加工,估计到 2026 年都没法自己搞定全流程。
美国的 MP Materials 公司倒是投了 10 亿美元在本土建精炼厂,可重稀土分离的技术一直没突破,像 F-35 战斗机这种关键装备,还是得用中国的稀土产品。
再看时间,美国的 CSIS 智库算过,要建一个不靠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至少得 10 到 20 年。就算美澳急着推进,最早也得 2027 年才能有第一批产品卖。

更关键的是,中国这边也出了新的出口管制规矩,境外跟稀土相关的产品,只要里面中国技术占的价值超过 0.1%,要出口就得拿许可。这意味着美澳新搞的项目,要是用了中国的设备或者工艺,想出口都得经过中国同意,根本绕不开。
还有成本问题,澳大利亚开稀土矿的成本比中国高 30% 到 50%,而且他们的环保规定特别严,花钱的地方更多。
美澳协议里虽然说定了 "价格底线",能稳住采购价,但这么一来,全球稀土价格肯定得涨,到时候美欧的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这些产业,成本一高,竞争力就下来了,最后还是自己吃亏。

想踢中国出 SWIFT?这招可能先伤了美国自己
新加坡媒体把 "把中国踢出 SWIFT 系统" 说成是 "金融核弹",其实这就是冷战那套老思路。
SWIFT 是全球银行之间传消息的系统,虽说美国在里面起主导作用,但真正的控制权在比利时那边,而且全球 11000 多家金融机构都在用这个系统,真要动它,不是美国一家能说了算的,而且后果根本控制不住。
首先,全球贸易得乱套。中国现在是 120 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25 年跨境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到 28% 了,中国自己的 CIPS 系统也覆盖了 189 个国家和地区,光是上半年就处理了 90.19 万亿元的业务。

要是真把中国踢出 SWIFT,那些跨国公司就得赶紧找别的办法,比如用本国货币结算,或者甚至用比特币这类东西,美元在全球贸易里当主要结算货币的地位,肯定会掉得更快。
然后是美国的金融霸权要受冲击。中国手里拿着 1.1 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要是真被踢出 SWIFT,说不定会卖掉这些国债,到时候金融市场肯定得慌。
更严重的是,其他国家会更着急 "去美元化"。就像俄罗斯,之前被制裁后,用自己货币结算的比例从 2014 年的 19% 涨到了 2025 年的 68%,欧盟也在搞 "数字欧元",就是想少靠美元。

要是中美真在金融上彻底分开,美元的霸权地位可能 5 到 10 年内就保不住了。
最直接的是美国企业要倒霉。中国市场对美国那些大公司太重要了,2025 年苹果在中国的收入占了它总营收的 25%,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出去的车,占了它全球交付量的 45%。
要是中国按 "对等" 的规矩来,不让这些美国公司用人民币结算,它们在中国的生意就没法做了,股价说不定得跌 30% 以上,到时候美国企业肯定得反过来给政府施压。

新加坡劝中国 "别还手"?这想法有点短视
最近新加坡老劝中国 "别搞自给自足了""别跟美国在金融上对着干",说到底就是在中美之间选了边站。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还帮美军补给,它这么说,其实是怕大国较量影响到自己,但这种 "劝降" 根本没看到关键问题。
首先,中国现在的反制能力早不是以前了。中国有《反外国制裁法》,真要是被制裁,能冻结参与制裁的金融机构资产,还能限制它们的交易。2025 年 8 月的时候,中国就对欧盟两家银行采取过反制措施,不让国内的机构跟它们做交易。

要是美国真敢动 SWIFT,中国说不定会冻结美国银行在中国的资产,或者限制稀土、锂电池这些关键东西的出口,到时候美国的损失只会更大。
其次,全球化不是说断就能断的。美国想靠加关税、搞技术封锁、用金融制裁来建 "小院高墙",但现在全球产业链早缠在一起了。
就像稀土加工设备,全球 70% 都是中国产的,美国要是不用中国设备,自己建精炼厂的成本得涨 50%。
再比如飞机零部件,要是中国反过来限制美国飞机零部件的进口,波音可能得把 222 架还没交付的飞机订单的预付款退回去,到时候中国自己的 C919 大飞机就能更快占领市场,美国想断别人的路,其实是在给自己堵路。

最后,自己有能力才是最靠谱的。中国这些年搞 "双循环",就是想扩大内需,2025 年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已经到 65% 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小。
在稀土领域,中国从挖矿到应用的全产业链都建起来了,2025 年全球新增的稀土相关专利里,82% 都是中国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这种自己掌握主动权的能力,才是应对美国施压的根本办法,不是靠 "不还手" 就能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