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着"今年冬天将迎来超级冷冬"的说法,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但真相究竟如何?气象专家给出了权威解答。
判断冷冬或暖冬并非靠预测,而是需要等到冬季结束后,根据全国气象站点的平均气温数据来综合评估。按照国家标准,只有当全国超过一半的气象站点冬季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常年水平,才能被认定为冷冬。回顾过去30年,我国仅出现过6次冷冬,且都集中在2012年之前。

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正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预计秋季后期将发展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通常会导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例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2018年的寒潮。然而,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拉尼娜年的冬季也可能出现反常的温暖,比如2020-2021年冬季就出现了暖冬。

专家指出,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整体可能接近常年或略偏高,但冷暖波动较大,不排除阶段性寒潮和极端降温的可能。北极增温导致中纬度地区气候更加不稳定,西风带减弱,使得冬季气温起伏更加剧烈。因此,公众仍需警惕突发性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尽管拉尼娜可能带来一定的降温趋势,但最终是否形成冷冬,还需结合北极海冰、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气象部门将持续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形势,建议大家提前做好防寒准备,关注短期天气预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毕竟,无论冷冬还是暖冬,安全过冬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