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产能挑战
在订单刷新纪录的同时,小米汽车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快速上量,直面"产能挑战"。
雷军29日在微博回应称:"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抓紧生产,争取早日将爱车交付到您手上。感谢所有朋友们的支持。"
产能的挑战,对于小米汽车来说并不陌生。早在SU7上市之前,雷军2023年12月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表示:"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了。"
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年产能15万辆,目前已经投产;时代财经从多位受访者处获悉,目前,工厂一期双班倒进行生产,每76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每日可下线约1000台汽车。
"小米汽车工厂(一期)目前每月能生产2万-3万辆车。"雷军6月16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上也曾如此表示。
不过,今年5月,小米SU7系列的交付量就达到2.8万辆。小米SU7系列目前的交付周期仍然达到33-52周。而小米YU7上市仅三日,提车周期已经排到至少9个月后。
时代财经6月21日走访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了解到,在小米YU7上市前夕,小米汽车工厂一期已经小批量下线小米YU7并发往全国门店。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YU7上市当日,一批"准现车"在列。这批"准现车"均为YU7 Max,起售价35.04万元,锁单金额为2万元,支付即锁单,无犹豫期,锁单后1-5周交付。而这批准现车,在开售当晚就已全部售罄。
此外,小米工厂二期已经于今年4月竣工。时代财经6月21日走访发现,工厂二期已经完成厂房、办公楼建设。"马上要生产了,这几天都很忙,在做盘点,各种配件都得入库"。一名叉车司机李东(化名)告诉时代财经。
市场火爆催生用工需求,庞大的务工群体就像被激活的血液流向小米工厂。李东来自西安,他也曾在天津的电池厂干过,对比之后,在小米工厂二期的底薪加上加班工资能够保证比以前更高的收入。他介绍:"和他同一个培训学校的十几名工人都一同在半个月前进厂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