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者分析特朗普“冷落”韩国原因:韩国给不起特朗普想要的(4)

2025-07-31 11:27  观察者网

谈判时限将至,韩国该如何应对?

日美达成关税协议后,谈判压力骤然转向韩国,韩国国内随之掀起了对该协议的讨论。一部分观点认为这是一份"良好的成绩单",因其令双方均感满意;但也有人指出,日本为此付出了相对高昂的代价,强调韩国必须引以为戒。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IC Photo

闵贵植指出:

首先,日本依赖日美同盟关系的惯性,期待能获得特殊待遇,但特朗普从一开始就毫无考虑同盟国立场的意图--这是石破茂首相的一个误判。

其次,日本的政治安全自主性与经济规模相比过于低下,政治领导人的意识也已完全受制于美国。

最终,日本同意以出口关税降至15%为代价,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且其中90%的投资利润归美国所有--这完全是掠夺性的协议。

更严重的问题是,投资项目由美国决定,日本无权参与决策--这与殖民时代的掠夺行为毫无二致。

当前,美国在完成对日谈判后,立即将矛头指向韩国。"李在明总统短期内可能会坚持强硬立场以维护国家利益,但对于特朗普的种种不合理压力,韩国能否承受其疯狂的攻击?这是一个问题"。

除此之外,在与闵贵植教授的连线中,他还指出了韩国在对美谈判上存在的一个显著不利因素--内部缺乏团结。

韩国的保守派因持有"亲美"和"亲日"情绪,不仅不会对抗美国,还可能通过与日本的谈判结果对比,形成"韩国只要维持15%的关税,其他方面都可以让步"的舆论。

闵贵植认为,目前保守媒体将"维持15%出口关税视为韩国对美谈判底线",是在谈判策略上的重大失误,"但更严重的是,他们根本不认为'对美国屈服'是一个大问题"。

"令人悲哀的是,主张提高驻韩美军驻留费用的保守派已大量出现,这正是韩国的现实。此外,数十年的惯例已深入官僚体系骨髓,韩国官僚缺乏为国家利益与美国坚决对抗的意志和能力。尽管新政府上台后正努力为官僚体系营造新风气,但考虑到关税谈判的日期将至,现实情况确实相当悲观。"

与其他国家一样,以韩国的"底牌"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舍弃什么"。

权日淑对观察者网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侧重于削减对美贸易逆差和重振美国制造业,目前美国对准农业市场开放和防卫费分担的扩大,在谈判中很可能要求韩国在其他领域作为交换。因此,现在对于韩国而言,"要明确放弃什么,比明确想获得什么,更重要"。

权日淑主张,韩国应力争将汽车等核心出口产品的关税降至15%以下,并确保在投资基金的运作中拥有决策权--即韩国不能仅充当"资金提供者",而应确保投资方向与供应链稳定及韩国产业发展直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