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美日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同意将对日关税从25%降至15%,日本则以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和开放农产品市场作为交换。
消息一出,压力无疑来到了韩国这一边--该协议立即成为美国向韩国施压的标杆:若韩国未能在8月1日前达成类似协议,其输美汽车、钢铁等商品将面临25%的惩罚性关税。更重要的是,即使韩国成功谈判,若未能将关税基准降至15%或更低,其与日本竞争的关键产业--尤其是汽车业--将处于劣势,这对韩国国内经济发展也将构成重大打击。
观察者网连线了韩国汉阳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闵贵植与韩国韩南大学中国经济通商系教授权日淑,请两位韩国专家为我们解析韩国当下面临的困局。
韩美关税谈判的三大难点
目前,韩国在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谈判中面临三大难点:汽车、对美投资和农产品市场开放。这些问题牵涉到韩日产业竞争、国内经济与执政党考量、民众反对声浪以及国内农业经济可能遭受的冲击等等。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韩国在汽车产业上的谈判底线该如何确定?
2024年,韩国汽车对美出口占到了对美总出口的27.1%,在韩国汽车出口中的占比具有绝对地位。根据《中央日报》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方面,日本汽车及零部件为13%,韩国为11.5%,差距仅1.5个百分点。其次,现代汽车索纳塔在美国的售价为2.69万美元,而丰田凯美瑞则需要2.84万美元,贵了逾5%。此外,现代和起亚汽车在美市场占有率也从2019年的7.8%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