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塔山一线鏖战之际,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各突击集团于10月9日发起外围战斗,至13日我军控制了锦州外围,确保攻城部队兵临锦州城下。14日上午,我军向锦州发起总攻,各突击集团在炮火掩护下,快速攻入锦州城内,持续向纵深发展进攻,展开了艰苦的巷战。
15日拂晓,各突击集团相继歼灭守军主力,在城内胜利会师。当日18时,我军全歼残敌,解放锦州。化装潜逃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亦被俘虏,东北的陆上大门就此关闭。
长春方向,我军自1948年6月起就开始了长期围困,长春守敌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尽管多次突围,均被我围困部队粉碎。锦州失守后,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位于长春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新7军军长李鸿于19日率部投诚,镇守长春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成为"光杆司令",无奈放下武器宣布投降,长春和平解放。
10月20日,东北野战军决定发起辽西会战,攻锦部队北上剑指国民党军"西进兵团"。21日,得到加强的"西进兵团"向南发起攻击,23日到达黑山、大虎山地区,进攻势头被我军拦了下来。
为尽快打通撤退通道,24日,廖耀湘指挥5个师兵力,在200多门重炮和数十架飞机支援下猛攻我黑山、大虎山阵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等部在黑山进行顽强阻击、浴血奋战,始终固守阵地,为我主力从锦州赶赴黑山、大虎山争得了宝贵时间。久攻黑山、大虎山不下的廖耀湘部,9个师被合围于黑山以东沿公路两侧地区,另3个师被合围于大虎山以东地区。
26日,我军对"西进兵团"展开向心突击,由于廖耀湘指挥所被我军占领,各部失去指挥,人马惊慌失措、弃甲曳兵、溃不成军。激战至28日拂晓,我军全歼敌兵团部及5个军部、12个师(旅)等共10万余人,俘廖耀湘。歼灭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标志着辽沈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11月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对沈阳国民党军发起总攻,守军除第207师、第53军一部有所抵抗外,其余部队在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纷纷投诚。2日,我军占领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及1个兵团部、2个军部、7个师(旅)、3个骑兵旅及地方部队共13.4万人。
营口方向,我第9纵队率先进抵营口外围,第7、第8纵队等部进占辽阳、鞍山、海城后直逼营口。11月2日晨,第9纵队强攻并顺利夺占营口,歼灭守军1.4万余人,摧毁敌运输舰1艘、军用商船22艘,国民党军残部1万余人从海上逃离。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民党军于9日撤走,东北野战军于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作为解放战争首场战略决战,实现了运动战、围歼战、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等多种样式的紧密结合,且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密切配合,作战行动与保障行动共同释效,在特定作战域中争得了先机,在战略指导、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军事财富,即便是对于带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作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还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并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可靠的战略后方,为后续决战、解放全国奠定了雄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