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已发展到12个纵队36个师又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及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个坦克团,共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总兵力约100万人,成为各野战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在全国五大战场中,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已经具备了与敌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
早在1948年2月7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根据东北敌军有可能全部撤至关内的情况,致电东北野战军,要求其下一步作战应考虑以主力南下北宁线,截断敌军由陆上撤退关内的通路,以便对敌人形成关门打狗之势。4月20日,东北野战军致电中央军委,决定8月中旬开始南下作战。中央军委在同意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计划的同时,命令华北第2、第3兵团相机行动,牵制关内敌人,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
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南下后,因敌情有所变化,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对南下作战的困难又估计过重,决心曾一度有所动摇。中央军委对此提出严肃批评,并强调:应从战争的全局利益出发,迅速下决心以主力南下北宁线。
No.2
东北全境解放
9月12日,辽沈战役正式打响。东北野战军南下锦州,率先在北宁线锦州至昌黎段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随后不断扩大战果,切断北宁线、孤立锦州。
锦州被围后,蒋介石大为惶恐,于10月2日亲抵沈阳谋划对策,决定以沈阳地区11个师加3个骑兵旅,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组成"西进兵团";从华北及山东抽调7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的4个师,共计11个师,由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与我军在锦州实施决战,著名的塔山阻击战由此打响。
塔山位于锦西、锦州之间,距锦州国民党军前沿阵地约30千米,北宁铁路、锦榆公路纵贯其间,可谓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10月4日,东北野战军指挥部指示,塔山阻援部队要采取坚决固守、寸土不让的方针,"准备在此线死守不退"。国民党军方面,西进的廖耀湘兵团徘徊不进,他在等待"东进兵团"突破塔山防线后,才敢放心大胆地向锦州推进。
10月10日起,敌"东进兵团"乘我阵地尚未巩固之际发起猛烈进攻,一度进占我前沿阵地。但由于我军顽强阻击,经6昼夜苦战,"东进兵团"始终没能越过塔山一步。由于廖耀湘的消极避战,"西进兵团"始终没有给攻锦部队造成太大压力,蒋介石的东西对进战略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