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经乙肝病毒感染高发,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近日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我国积极推动了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等策略,极大地降低了低年龄组人群乙肝的感染率,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者也已从1992年的约1.2亿人降到目前的约7500万人。但此研究也发现,我国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慢性乙肝感染者仍未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对慢性乙肝放任不管的后果有时可能会很严重,因为在部分患者中有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凡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且乙肝病毒定量检测阳性者,都应该到肝病或感染病等相关专科就诊,并确定是否需要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参与上述研究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贾继东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研究显示,我国在预防新发感染方面做得很好,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发病率非常低,增量已经很小。不过,在75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约有3000万人尚不知晓自己已经感染,而且在自知已感染乙肝而且需要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也并没有接受规范治疗。贾继东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很多不正确的认知有关。
认为乙肝无药可治。在二三十年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确实没有好的治疗药物,因此,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乙肝是无药可治。实际情况是,随着医学发展,有效的抗乙肝药物已经相继问世。目前,多数患者可通过长期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而阻断疾病的进展,并大大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少部分所谓"优势患者"(乙肝病毒和乙肝表面抗原水平都很低)甚至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惧怕长期用药的副作用。从理论上来说,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医生给患者处方药,都是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贾继东教授说,在临床见到很多因惧怕长期用药因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的患者,也有不少因随意中断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都很好,相较于控制乙肝病毒、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病发生率的获益,其直接毒副作用很低,在多数人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治疗并定期复查,其利远大于弊。
等有好药了再治。目前的抗乙肝药物主要通过长期抑制病毒复制而阻断病情的发展,难以达到彻底清除的效果。在临床上,有些患者就想等特效药物问世后再治疗。但病毒不会等,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失去治疗机会而病情恶化,得不偿失。贾继东教授说,目前全世界都在积极研发治愈乙肝的药物,而且已经看到曙光了,但在治愈乙肝的药物问世前,我们不能等。对于需要治疗者,必须尽快开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待将来新药问世后再临门一脚,实现临床治愈。这就像即使我们知道一周后会有豪华大餐,也不能不吃不喝、天天坐等一样。
2024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制订的《成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检测及管理专家建议》指出,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一生应至少进行一次乙肝表面抗体、表面抗原、核心抗体的筛查;女性每次妊娠时都应筛查;任何年龄的高危人群都应筛查;持续暴露于高危要素的易感人群也应定期筛查。贾继东教授表示,乙肝筛查、确诊只需抽取静脉血即可,非常方便。而且通过药品价格国家谈判及集中带量采购,现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价格已经非常低,每个月的药费只有几块钱、最多几十块钱。就像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可以减少高血压、高血糖患者的心、脑、肾等全身并发症一样,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定期检查,也可以减少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危险性,从而提高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希望乙肝患者对乙肝本身和乙肝的治疗有正确的认知,去掉心理负担,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开始规范的治疗和随访,千万不要因讳疾忌医而错失治疗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