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突击检查佐治亚州一家现代汽车与LG新能源合资电池厂,300多名韩国工人因"疑似非法居留并工作"遭拘捕,此事在韩国引发轩然大波。当地时间9月11日,《韩民族日报》发表题为《帝国的蛮横,韩国的屈辱》的专题文章,对此事件做出评论。
文章提到,美国移民管理部门逮捕、拘押三百余名韩国工人,此事看似以当事人以"自愿离境"形式返韩而告一段落,实则远非如此。韩国民众目睹韩国工人应美国"招商引资"之需赴美工作,却被以铁链束缚双手双脚的野蛮场景,受到极大冲击。这桩事件势必留下难以消解的芥蒂。
这起风波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迫使韩国看清当下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必须把它当作警钟,及时补上对美投资项目中的制度漏洞与潜在陷阱;否则,后患只会更为严重。
文章认为,要理解事态的本质,必须重新审视唐纳德·特朗普鼓吹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MAGA是以白人和福音派为核心的反动潮流,试图把美国拉回到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前。其核心支持群体是低收入、低学历白人及福音派新教徒。特朗普借全球化导致的就业岗位流失、贫富分化加剧和移民激增之势,代言这些群体阶层地位动摇的焦虑,并煽动他们把怒火指向既得精英与"外来者"(有色人种、无证移民、穆斯林等)。
归根结底,MAGA是一种民粹式白人种族主义。"让美国再次伟大"更贴切地说,是"让美国白人更伟大"。在关税政策上,之所以执意对钢铁、铝征收高达50%的关税,是因为这些群体高度集中于"铁锈地带"。
文章指出,对佐治亚州现代汽车-LG新能源合资电池工厂发动的大规模打击非法移民的突击执法,也应在这一语境下理解。韩国工人被铁链捆缚押送的画面,让人不由想起18至19世纪被驱掳的非洲奴隶。美国国土安全部甚至自诩为"史上最大规模的单一现场执法",移民与海关执法局还公然发布疑涉侵犯人权的执法视频,俨然在炫耀所谓"战果"。
当地时间4日,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突袭韩国工厂,逮捕数百人。 视频截图
极右翼白人或许暗自叫好。连先前极力招商的佐治亚州州长和地方议员等政治人物也骤然转向,附和反移民情绪--因为他们难以无视本土选民的排外浪潮。非理性的狂热,正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席卷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再度主宰着美国社会。若真把韩国视作盟友,此番签证问题完全可以事先通报,通过外交渠道妥善解决;但美方偏偏出动直升机和装甲车大张旗鼓地"表演式执法",除了服务政治目的,几乎难以作出别的解释。
特朗普政府的"制造业复兴"计划,与其说遵循经济逻辑,不如说深受政治算计驱动。特朗普正是借挑动铁锈地带白人不满而登上权力巅峰,自然有强烈动机继续政治利用这一群体。政治领袖推动制造业再振并非不可,但归根结底多半只是"愿景"。纵观世界史,此类尝试鲜有成功。如果真能逆转产业迁移,"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又何以走向衰落?
文章写道,夕阳产业终将随时间转移至后发国家。以韩国之力尚难"返青"夕阳产业,何况美国的生产成本较韩国至少高出30%,且历经二十余年制造业空心化,产业生态早已破碎。特朗普试图凭借"帝国威势"以强力动员盟友,逆转历史潮流,纯属不切实际。更糟的是,美国对待竭力相助的盟国工人却如对待藩属奴仆--在这样的气氛下,再宏大的蓝图也难免落空。美国此举,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以此事件为鉴,韩国必须对对美投资项目来一次全面盘点与再评估。政权更替之际,我们在特朗普的强压下,仓促顺着日本"设定的棋局"推进所谓"关税协议",如今更应冷静回看。美国曾向日本提出离谱要求:在特朗普任期内执行5500亿美元投资,且在其下令后45日内拨付资金,并让美国攫取50%-90%的收益。据称,类似要求也在向韩国施压。
盲目效仿日本这一"准储备货币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未必对韩国有利。与其为一时过关而迎合美国的过分要求,不如明确"能做与不能做"的边界,并据此据理力争、说服美国。须牢记:即便制造业复兴受挫,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与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美国,影响或可有限;但韩国经济恐将因此承受巨大冲击,甚至为之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