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振臂一呼,33国联合出手,美财长隔空喊话中国,收回稀土禁令就"休战",华盛顿打错了算盘!
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对着镜头抛出了一个看似让步实则算计的提议--如果中国停止实施10月9日刚颁布的稀土出口管控计划,美国"或许"会把对华商品的关税豁免期延长到3个月以上。要知道,这份关税豁免原本11月10日就到期,此前中美已经两次续过90天的缓冲期,现在贝森特想拿这张"模糊支票",换中国放弃对战略资源的管控,算盘珠子都快崩到观众脸上了。
同一天稍晚,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表态更耐人寻味,被问到若谈不拢会不会陷入持续贸易战时,他直言"事实上,现在就处于贸易战之中",还强调"我们目前征收100%的关税,如果没有这些关税,我们就会暴露得不堪一击"。一边是财长放出"休战"诱饵,一边是总统承认"正在交战",这种自相矛盾的话术,恰恰暴露了美国当下的焦虑--既想靠关税施压,又怕中国稀土管制断了自己的产业链根基。
中国的稀土管制到底戳中了美国什么痛点?稍微了解工业体系的人都清楚,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精密芯片到军工系统,从新能源汽车到尖端航天设备,几乎没有哪个高科技领域离得开它。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的地位,不是简单的"产量高"能概括的--精炼加工产能占全球90%以上,中重稀土分离等核心技术更是牢牢握在手里。美国自己的稀土储量不算少,但开采和加工能力早就跟不上,多年来一直依赖从中国进口,现在中国依法收紧出口管控,直接让美国上游材料断了供,下游企业的研发进度慢了下来,资本和选民的不满情绪都在往上涌,这才逼得贝森特不得不主动找台阶。
更讽刺的是,贝森特在提"休战"条件时,还不忘拿中国留学生说事,他提到"目前有30万到40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而美国赴华留学生数量远少于这个数,明摆着是暗示留学生可能成为谈判筹码。把学术交流这种人道主义议题,跟贸易争端、国家安全绑在一起,这种"见缝插针"找威胁点的做法,只能说明美国手里能打的牌已经不多了。一边说"相信中国愿意对话",一边又拿留学生当筹码,这种分裂的言行,连旁观者都能看出美国政客已经有些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