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全红婵训练视频里出现双下巴的照片这两天刷屏了。
巴黎奥运会结束后才两个月,14岁的小姑娘肉眼可见胖了两圈,引体向上训练明显吃力,全网都在担心发育关会影响她的竞技状态。
竞技体育的残酷在于,顶尖运动员既要保持身体机能又要对抗自然规律--但对着小姑娘肉嘟嘟的脸颊喊减肥,是不是搞错了重点?
发育关对所有女子跳水运动员都是生死劫。
高敏、陈若琳都经历过体重暴涨30斤的至暗时刻,任茜甚至因为发育失去奥运资格。
人体在青春期骨密度增加、脂肪重新分布,直接导致转体速度下降0.3秒,入水动作误差可能从2厘米扩大到10厘米。
陈芋汐能平稳过关,靠的是三年严格控制碳水和凌晨加练的变态自律,这种反人性的操作背后是运动科学团队24小时监控激素水平的结果。
现在全红婵的体脂率增长3%,训练视频里207C动作水花明显变大,这种细微变化在奥运赛场就是奖牌颜色的差别。
但要求正在长身体的孩子靠节食控制体重,可能引发比发育关更严重的骨密度流失风险。
美国跳水名将威尔金森36岁还能拿世界冠军,证明科学训练能延长运动寿命。
国内现在给全红婵配的体能团队应该重点监测骨龄发育,用水中阻力训练代替部分陆上训练,参考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肌肉塑形方案。
网友盯着双下巴讨论颜值其实跑偏了,当年伏明霞发育期增重20斤,反而增强了压水花的能力。
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队医有没有调整她的营养配比,体能教练是否开发了新的核心力量训练方式。
毕竟发育关不是洪水猛兽,陈若琳转型教练后带的运动员平稳过关率高达78%,这说明运动医学完全能化解自然规律带来的挑战。
刷到全红婵在器械区咬牙训练的视频,手腕上的肌效贴已经缠成了绷带。
那些喊"胖到认不出"的人怕是忘了,她横空出世前中国女子跳台连续三届奥运丢金。
现在既要保技术又要控体型,还要扛着显微镜般的舆论压力。
国家队该考虑引入德国那套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了,用科技手段精准测算体重增加对动作链的影响,总比让小姑娘饿着肚子训练强。
说真的,与其讨论双下巴可不可爱,不如问问运动保障团队准备了多少套应急预案--毕竟距离洛杉矶奥运会只剩1460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