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三白,一年病少沾”,是哪三白?

2025-08-07 10:54  头条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节气,来到立秋也就意味着二十四节气过去了一半,而一年四季的春秋两季已经走过,所以立秋可以看做是下半年的开始。

立秋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四时八节"之一,有着很多的习俗和讲究,虽然立秋节气正处于三伏天当中,但是天气转凉已经不可阻挡,而这个时节也从夏季的湿热转向燥热,因此人们需要滋阴和润燥,所以在饮食就要做好调节防止秋燥伤人。

白色的食物按照中国民间传统说法,可以润燥清肺,而立秋时节也正是很多应季白色食材上市的时候,秋天的"燥"像看不见的小刺,让人嗓子干、皮肤紧、大便不畅。老话说"立秋吃三白,一年病少沾",这"三白"--梨、银耳、山药,正是对付秋燥的好帮手,做法简单,滋味也家常。

梨:秋日里的"天然矿泉水"

"日食斤梨不为多",梨这东西生来就带着水润劲儿。生吃脆甜多汁,咬一口,从喉咙到心口都透着清爽,最适合早上起来解燥。要是脾胃怕凉,或者有点咳嗽,就把梨切块煮水,加几粒川贝,温温乎乎喝下去,润肺化痰的劲儿更柔和。讲究点的话,连梨皮一起煮,煮好捞掉皮,药效还在汤里呢。

银耳:平民家的"润秋宝"

银耳被称作"穷人的燕窝",可不是浪得虚名。泡发后白白嫩嫩,炖出来的羹黏糊糊、滑溜溜,滋润却不腻人。秋天吃它,就像给身体的"津液水库"补水,皮肤不容易干痒,嗓子也舒服。选那种颜色自然、泡发后有弹性的干银耳,去掉黄硬的根,撕成小朵,和莲子、百合一起炖,甜丝丝的,老人孩子都爱喝。

山药:秋天的"脾胃守护神"

山药这东西性子温厚,像个踏实的管家,既能健脾益气,又能补肺肾。秋天脾胃经过夏天的"冷饮考验",正需要这样的"温和补剂"。蒸着吃最能保留原味,粉糯香甜;切成块煮粥,米粒黏着山药的绵密,喝一碗胃里暖暖的;炖肉时放几块,肉香里带着山药的清甜,解腻又养人。不管怎么吃,都像给脾胃加了层"防护膜",消化好了,抵抗力自然强。

试试这道"立秋润燥汤":把泡发的银耳撕小朵,雪梨去皮切块,加几颗冰糖,放进砂锅里慢慢炖。银耳炖出胶质,雪梨的汁水融进汤里,关火前撒把枸杞,红的绿的漂在白乎乎的羹里,看着就喜人。晾到温热喝,从舌尖润到心里,秋燥什么的,仿佛一下子就被抚平了。